商誉如何做账-商誉如何列帐

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超越账面资产价值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其竞争优势。在会计核算中,商誉应当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列帐。
一般来讲,商誉的列帐方式有以下几种:
1、 依照历史本钱法列帐:将购买商誉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等价物作为商誉的本钱,然后在每一个会计期间,依照一定的折旧率逐年摊销。
2、 依照公允价值法列帐:在购入商誉时,将其依照公允价值确认,并在每一个会计期间,依照公允价值和摊余期限计算摊销金额。
3、 依照现值法列帐:在购入商誉时,将其依照现值肯定,并在每一个会计期间,依照现值和摊余期限计算摊销金额。
以上内容三种列帐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同时,在列帐时还需要斟酌到商誉的评估、计量、摊销等因素,确保其列帐的准确性和完全性。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商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商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根据准则确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所约定的未来事项对合并成本的可能影响金额,但该金额计入合并成本的前提是:
在购买日能够合理估计该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
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首先应对两者的计量进行复核,如果经复核后前者仍然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交易,即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购买日购买方的账务处理中就能够单独确认商誉。
从而在合并后存续企业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单项列示,而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控股合并交易,因在合并日账务中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入账的合并成本中就包括商誉价值。
所以在合并日购买方的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并未单独列报,而是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而在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才需要单独列报合并商誉。
扩展资料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1)一次交易
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2)多次交换交易
购买日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
2、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购买日抵消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取得的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合并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当期损益计入利润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怎么计算商誉
正常情况下商誉是不能反应在会计报表上的,只有进行产权的交易或投资时才涉及到商誉的问题,通常是并购时交易价格超出企业帐面净资产的部分作为商誉处理,进行分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商誉的。
商誉一般是在合并报表上反映的,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如果支付对价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就是体现为商誉,在编制抵销分录时,反映在合并报表中。
商誉也有可能是反映在个别报表上,例如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投资方支付对价大于享有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体现在投资方的个别报表中。
扩展资料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
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它不具可辨认性故不属于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
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帐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誉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其金额等于支付对价公允减去按持股比例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购买日会计分录为: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当期损益计入利润表。
扩展资料
商誉的实际计算
例如:A企业2007年1月1日,用2000万元存款收购了B公司85%的股权。购买日,B公司可辨认资产帐面价值3800万元,公允价值4000万元;可辨认负债账面价值1600万元,公允价值1700万元。A企业购买日进行如下计算和处理: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4000-1700=2300(万元)。
A企业购买日确认的投资额=2300×85%=1955(万元)。
A企业购买日确认的商誉=2000-1955=45(万元)。
A企业购买日所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19550000
商誉45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00
此处入账商誉45万元,仅为A企业收购了B公司拥有85%股权时产生的归属A公司的商誉,另15%的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为7.94万元(45÷85%-45)。
如果上例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A企业购买日的合并成本2000万元小于其从被投资方B公司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40万元(2400×85%),则40万元的商誉不作商誉入账,而是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