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国家结构形式-如何理解国家结构
国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由若干个组成部份构成,这些组成部份可以是地区、民族或政治实体等。国家结构的不同类型包括单一制、联邦制和复合制等。单一制是一种国家只有一级政府的制度;联邦制是指一个多民族国家由若干自治的政治单位组成;而复合制则是指一个国家由若干不同的政治实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种类型的国家结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具体取决于各国国情和发展需求。
如何深入的理解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并不是“一种即时即地性质的国家治理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而已”。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政治制度,有着自身的生成和发展逻辑,一般不随其他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单一制作为两千年来唯一传承不变的制度安排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我国悠久的历史也使得国家结构形式超越了政治制度的范畴而成为了一种国民文化,即成为国人内化于心的对国家的态度、感情和信仰,以及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并且使单一制具有了自合法性的特质。国家结构形式从手段到价值的跃升,使得中央政府政治权威的大小并不完全与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中央政府权力被“弱化”的特定条件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仍然能够担负起维护中央政府权威的重大使命,使其能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政治整合,维护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但是我们过去和现在的选择,也是今后的制度安排。(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央政府权力被“双重弱化”的事实表明,要实现中央政府有效的政治整合,必须坚持单一制 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关联与制约关系,使相互依存的各国际关系主体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外部问题以及自身问题时,需要遵守特定的协议、条约或国际关系准则,这就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使国家权力特别是行使国家主权的各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正在向其他国际关系主体分散。不仅如此,基于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内部也在进行着以权力下放为内容的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关系的改革,从而使中央政府权力处于“双重弱化”的格局之中。经验表明,权力相对集中、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存在却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国中央政府在权力“弱化”的同时却能够以更大的政治权威有效地进行国际、国内范围的政治整合呢? 我们认为,坚持单一制是根本的支持条件之一。其原因在于单一制能够使中央政府依据需要自主地、不受掣肘地对权力配置格局进行修复与调整,防止自身权力的过度流失,缓解权力弱化的速度和范围及其带来的弊端,使中央政府权力的“双重弱化”成为一种可控的、符合国家利益的、自主自觉的选择过程。同时,我国单一制条件下人们把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更多地寄托于中央政府,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与忠诚度远远高于对地方政府的服从的文化取向也表明,只有单一制才能塑造中央政府的巨大政治权威,并自行避免因其权力“弱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出现。因此,在解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时,遵循单一制及其原则而不是走联邦制道路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二)解决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坚持单一制 21世纪伊始,世界面临的仅次于生态问题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严重的不平等。从国际经济格局看,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发达国家,特别是少数极富裕国家手中,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遭受着贫困、人口过多、教育和社会保障体制落后以及沉重的外债之苦。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并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向前发展。同时,国际经济格局所呈现的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向许多国家内部传导,由于市场经济使资源如资本、技术、人才的配置总是倾向于流动到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使得许多国家内部地域之间发展也严重失衡,以至于影响到了国家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这一点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也成为我国党和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国家结构形式虽然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联,但它却从国家基本制度的层面上为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支撑。在我国,正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框架,才使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了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并且具有了可操作的性质;同时,单一制也使中央政府能够依据法定权力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保证法律法规的统一性,资源提取与分配的有效性和平等性,以防止发展的失衡,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可持续的性质;另外,单一制还可以使中央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对国家利益的表达和维护,从而在基本格局的层面上解决地域之间发展的失衡问题,并将不平衡及其张力保持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范围之内。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离散力量”,维护国家统一,需要坚持单一制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不是无关宏旨,而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仅仅从学术旨趣上审视国家结构形式问题是不够的,学者们应当自觉地意识到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道义责任。 经济全球化给主导其进程的西方国家干预他国内政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它们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向其他国家施加影响,或者以经济援助实现政治目的,或者进行长期的文化渗透,或者直接使用武力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同时,他们打着维护所谓“自由”、“人权”的旗帜,借全球化带来的“民族国家作为认同源泉的意义正在削弱”的机会,培植和唆使一些国家内部的分裂势力和“离散力量”进行活动,给这些国家的统一带来了严重威胁。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也是我国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由于国家结构形式是关系国家统一问题的最直接的制度安排,因此,关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结构形式就成为必然。应该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其实行任何国家结构形式的初衷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是其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但是,并不是任何国家结构形式都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并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自立国之日起就采用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治理方式,它使一个文明古国从过去走到现在,延绵不绝,生生不息,标明了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在现代社会,实现了发展与创新的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其适应新问题、新挑战的能力已经为实践所证明。特别是单一制传承过程中累积起来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已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上,它所具有的无形力量对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继续坚持单一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必然选择。
什么叫均衡的国家结构
按汉语字面意思理解,国是指共同居住的土地,家是指人民。国与家两个字组合到一起,是指居住在一起的人民。这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理解。可是从列宁下达“国家是指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定义以来,我们的国家概念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官方最高代表……
由于国家头衔如此冠冕堂皇,国家名义如此威风八面,于是人们竟相成为国家代表。人大代表国家、政府代表国家、一些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公安成了国家机器,军队成了国家柱石。甚至一些国有垄断企业也以国家名义说事。执政党领袖代表国家,参政党首只要当上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无不以国家领导人自居……
那么国家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恩格斯说,国家不是按血缘关系,而是按地区组织划分它的国民;设立了公共权力,并由于阶级斗争尖锐化等因素日益加强。”在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国家的暴力存在。不错,历史上的国家总是充满了内部和外部的斗争,但和谐和平才是人类追求向往的共同目标。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努力,消除了阶级对立,实现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我们国家也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目标,可见列宁和恩格斯的观点也有与时俱进之必要。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国家演变。在中国帝王眼里,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既是共同居住土地的主宰,又是领土内所有家庭的主宰,口含天宪,予杀予夺。所谓国家就是“家天下”,即天下属于帝王一家。对于民众来说,国家就是官,除了纳税还得忍受剥削奴役。
在城邦制国度,国与家的概念是相对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能闯进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穷人虽穷,但他头上的片瓦和脚下的立锥之地却是堂堂国王也不能任意剥夺的。
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夺取政权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镇压反抗势力,列宁主张统治阶级必须用暴力手段巩固到手的国家权力。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沿用了这一理论,实行了一党独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了官本位。官员既代表国家又代表人民,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己给自己授权加冕,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如此体制导致特权腐败泛滥成灾,官民矛盾日益尖锐,这些国家最终垮台实属咎由自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共和国制度逐步演变成“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全党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一人,毛泽东成了国家最高也是惟一代表。这个时期的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形成了尖锐对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官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百姓一穷二白,惶惶不可终日;大批农民成为饿殍,冤假错案遍于寰中……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党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国正确主张。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体制影响,我国民主法制进程十分缓慢。重要标志之一是:尽管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就明确了公民权利,可是建国近六十年,官方一以贯之地强调公民履行义务,从不教育公民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以至一些公民权利至今依然停留在纸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既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当然属于人民。那么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呢?宪法的说法是人大代表大会,这显然太含糊。实际上,人民只有通过给官员授权,委托政府管理国家才能兑现自己的权力。这个命题十分重要,因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官员的权力只能来自人民,而不能通过其它途径获得。
那么,人民用什么方式授让权力呢?世界各国通行的方式是由人民直接选举官员。每个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有竞选权利,选民从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人才,把权力授予该人。严格地说,这个官员只是选民的雇员,是代替人民暂时行使权力,届满后必须交还。官员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监督,重大事项必须由人民批准。官员如果表现不好,权力随时可以收回。什么叫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掌握权力才是当家作主!由人民决定官员任免才是当家作主!
考量一个国家的性质,用不着看别的,根本标志就是权力的授予形式。权力由人民授予,国家就是人民。权力由皇帝授予,国家就是帝国;权力由独裁者授予,国家就是法西斯;权力由党授予,国家就是党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实现了人民授权的国家才是民主国家,在这些国家,统治者才会被关进笼子。公民才能享受“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自由,官方才能受到“法无规定不得为”限制。
国家说到底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必然走向消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证明了他的天才预见。南美、东亚经济共同体,非国大、特别是欧盟的成立大大淡化了国家概念。无线电、飞机、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不同国家人民交流提供了空前便利,使世界越来越像地球村。这个发展趋势是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冲击;是发达市场、开放思想文化对封闭市场、保守思想文化的冲击;是人类普适价值观对民族化、地域化、极端化价值观的冲击。
明确国家属于人民,明确人民的最高权力就是直接选举,定能大大增强国人的主人翁意识和权利意识。广大公民定会认真履行神圣的选举权利,会更加自觉地关心国家发展建设,更加主动地批评监督官员,对政府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当人民认识到热爱国家就是热爱自己时,爱国热情定会倍加高涨。
均衡的国家结构?
这是个针对我国90年代的一个特用词。当时我国的国营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80%以上,还是处在很有特色的计划经济大大体制中。 而79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体制是定在了市场经济上的,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不利于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产结构和体制也及不对称,而且当时国有制企业普片出现了生产力相对过剩,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也不高,而且高的行业壁垒,阻碍了私有资本的进入,于是国家为了调节国家结构就出台了抓大放小,“抓大”就是尽量的提高国企的生产率而“放小”给私有资本一个相对有优势的进入幻境,同时这样还可以加大市场竞争力度,提高生产率。
其实这个 你结合当时的社会基本情况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要是你想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的话你还是的去了解下当时的社会情况,我在这里只是跟你说了个大概,有不全面的之处洗多多包涵,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