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归纳类型题和答案-如何归纳类型题
如何归纳类型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肯定问题的范围: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归纳的问题的范围,例如是历史事件、科学现象、文学作品等。
2、 搜集相干信息:然后需要搜集与该问题相干的信息,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信息,如书籍、报纸、网络等。
3、 分类整理信息:搜集到相干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将类似或相干的信息放在一起。
4、 总结归纳信息: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应当是对问题的具体描写,并且应当是清晰和有逻辑的。
小学应用题题型归纳有哪些
小学应用题题型归纳有: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等。
1、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简单应用题。
解题步骤:审题——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检验。
2、复合应用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主要包括含有解答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等等。
3、平均数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所以识记并熟练掌握一些固定的数学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就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为1/100小时,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是1/60小时,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1/60)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1/100+1/60)=75(千米)。
4、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例如: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解答这类题型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即需要:6930 ÷(4774÷ 31)=45(天)。
5、归总问题。
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其特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如: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作“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0×6÷4=1200(米),所以每天修了1200米。
6、和差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解题规律是用(和+差)÷2 =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如: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4-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94-12)÷ 2=41(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1+46=87(人),甲班为94-87=7(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学生应用题大全
各位考生,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归纳总结类试题重视不足,近些年归纳概括类试题逐渐成为申论试题中首要试题类型,并通过归纳总结类试题演变出许多创新类试题,而在归纳概括类试题中困扰考生最多的是关于归纳类试题。归纳总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答题方法,在申论申而论之环环紧扣的命题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申论中,无论是归纳总结类试题还是分析类试题、对策类试题还是应用文,甚至大作文,都离不开归纳总结这一思维力。可见,归纳精准、总结到位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今天就跟广大考生分享一下关于归纳总结类题目,概括题的有关思路。
一、认识概括。
所谓概括是指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从而形成新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实质是概念的外延扩大化、由种概念向属概念的过度已达到本质概念的过程。
概念比较不容易理解,把概念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表达,概括就是从小概念到大概念。
例如:电脑、电视可以概括成家用电器。
申论中的概括是指从繁杂、具体的资料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并能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出恰当的处理,以揭示材料内容的本质。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关于概括的审题
题干中首先给出概括这样的动词作为思维逻辑指令;然后再给出作答对象,一般为表现、问题、原因、影响、意义、对策等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此时,我们判断此题目为概括题。
三、概括方法
概括类题目作答时主要把握删、改这两个方法。删的意思就是把没用的材料内容删掉;改的意思是对于删材料之后所得要点,表述不规范、过于具体的信息,进行再一步的加工,得到较为规范的答案。
例如: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材料: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通过删掉作答无用信息,可以得到: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答案可以得到分数,但不能得到满分。因为表述较为具体,啰嗦。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这些文字需要进行第二步改,改成乱象凸显,这样更规范,更能符合要求,所以这一条答案整理为:网络直播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概括原则
1.并不是所有要点都需要改
具体的抽象化,抽象的直接抄。
例如:请根据材料概括问题。
张老师做了20多年的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每月工资300元,眼下学生少了,张老师即将被辞退,辞退后无任何生活保障。
经过删之后,得到:张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个时候,张老师是具体的,抽象一下,乡村代课老师;生活保障是抽象的,因为并没有具体的说张老师买不起大米、豆油,所以不需要再抽象,直接抄就可以。因此,我们书写的乡村代课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
2.改过的概念与原概念一定是种属关系,也就是包涵与被包涵关系。
例如:黄牛牛动物生物物质。这些都可以,但不能把黄牛概括成植物。
五、真题解析
例: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资料2
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说过: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滞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确实,网络伦理的失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关于网络伦理,有学者指出这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遭遇的网络虚假信息越来越多,花样也变得层出不穷,时常难辨真伪,例如,轰动一时的朱自清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等等。这样的虚假新闻不仅混淆是非,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而且引发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危害不小。从技术层面讲,谣言的产生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从社会层面讲,是由于权威信息的滞后以及危机预警能力差;从受众层面讲,是因为公众具有猎奇、娱乐、恐慌、盲从及网上宣泄的心理。
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的当事人被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家人表示抗议,要诉诸法律,却引来网友更多批判。部分一场因违章而引发的文明开车讨论,异化成对当事人二次伤害的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面对镜头泣不成声,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漫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中,有70%的少年犯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等几类严重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此类事件中,青少年可以通过低价、便捷的方式连接互联网,同时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侵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继而将网络影响现实化。
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如果说2015年是网红年的话,2016年就是直播年了。六间房秀场上,一团队打着户外主播的名义进山林捕杀野生动物,且手段残忍,却吸引了至少三万多粉丝的关注。在这场娱乐的无极限狂欢中,什么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取而代之的是娱乐至死的疯狂举动。不可否认,这种无序性源于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和相对虚拟等特质,但更是眼球经济在背后推波助澜。
参考解析
1.网络虚假信息多,花样层出不穷,难辨真伪,混淆是非,造成困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
2.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伤害。
3.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冲击。
4.网络直播中的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5.娱乐狂欢中,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娱乐至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