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如何导入视频-水浒传如何导入
《水浒传》是一部古典名著,主要讲述了宋代末年梁山好汉的起义故事。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创作。如果你想在计算机上导入《水浒传》,你可以选择下载电子版或购买实体书。如果你使用的是电子浏览器或手机利用程序,你可以在利用商店中搜索“水浒传”并进行下载。在下载完成后,你就能够浏览这部古典名著了。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优秀教学设计(汇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3、了解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具:
dvd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水浒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对《水浒传》的讨论)
《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为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的人生道路,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劫富济贫的起义故事 。它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林冲、李逵、鲁达等。
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2、《水浒传》简介。
3、题目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播放dvd教学光盘
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3、小黑板出示生字,学生读,注意正音。
4、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四、再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1、学生通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讨论、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 *** 、结局。
开端:无赖寻事
发展:力伏无赖
*** :倒拔杨柳
结局:无赖心服
3、课文记叙了鲁智深的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反映了鲁智深是怎样的一个人
(1) 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五、精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小说往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课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加以说明。
(1)学生默读课文。
(2)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B动作描写:鲁智深不等张三、李四动手,便先发制人,用“飞起”、“踢”几个词,表现出他反应敏捷、武艺高强。
C心理描写:鲁智深怀疑众无赖假意奉承,“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这倒是虎口拔牙!”表现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二)课文主要是介绍鲁智深,为什么穿插许多描写无赖的细节
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体会。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方面去谈。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出现了小 *** 。其间,既有发言学生那种自豪与成就感,又有其他同学羡慕、佩服的表情,还有那种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的 *** ,更有老师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是什么为这节课的课堂注入了活力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为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
谈到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六年制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如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文明社会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真的应该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这些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若要学好语文,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才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对于这一点,也许对于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走进课堂,我们便发现:明白的东西不一定做得好。课堂上不重视读的现象大有人在。我们总认为:“只要讲透了,学生就会了。”其实不然,理解不是讲出来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形成的。试想,如果三节课教了一篇课文,而真正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的还不足一半人,这样的教法,学生学会了一篇文章又能得到什么呢他们的语文素养又如何提高呢现在,不少学生说话作文时,语言干瘪,词不达意,这恐怕就是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吧!的确,学生腹中空空,一旦需要倾吐时,必然张口结舌,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很需要摆正“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体会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3、了解《水浒传》,体会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水浒传》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为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的人生道路,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劫富济贫的起义故事 。它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感悟新知
1、有关《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共120回。作品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起义英雄的羣像。
《水浒传》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2、文章背景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原题目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陕西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为打死了强占民女的恶霸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后因酒后闹事,又被送到东京(现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管菜园。
3、读课文,掌握字词:
廨宇xiè 兀那wù 直裰duō 恁地nèn 秽 huì 攧 diān 姓种 chóng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哪两件 事
①鲁智深打败众泼皮、泼皮服输
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众泼皮一齐拜倒。
三、探究新知
小说往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选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加以说明。
(1)鲁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 四,又不肯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心理描写——粗中有细富有心计
(2)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 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侧。
动作描写——嫉恶如仇 、武艺高强、 精明干练。
(3)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 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下截,把腰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动作描写——力大无比 、武艺高强。
(4)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你那伙鸟人,休要瞒洒家,你等都是什么鸟人,来这里戏弄洒家”
语言描写——粗鲁直爽
……
四、归纳整理: 鲁智深这一人物性格特点。
嫉恶如仇、力大无比、粗中有细、富有心计、武艺高强。
五、达标测评
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六、拓展延伸
1、鲁智深的其他故事:第003回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4回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005回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006回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007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第008回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017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第099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
2、列举梁山好汉108将
呼保义-宋 江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 用 入云龙-公孙胜
豹子头-林 冲 小李广-花 荣 小旋风-柴 进 行 者-武 松
鼓上蚤-时 迁 青面兽 - 杨 志 神行太保-戴 宗 黑旋风 - 李 逵
九纹龙 - 史 进 浪 子 - 燕 青 一丈青 - 扈三娘 母大虫 - 顾大嫂
母夜叉 - 孙二娘 花和尚 - 鲁智深
如何导课------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 具: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25.童年读《水浒传》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交流读书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
(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
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一个中心选材,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叙事结构完整, 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小结
一、故事导入:
讲《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这里还有一个“拳打镇关西”的故事……
二、问题导入:
1.读过《水浒传》吗?
2.谁知道鲁智深这个人物?
3.谈谈你对鲁智深的认识。
……
三、事例导入:
找身边(或影视节目中)类似镇关西的人物……
四、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类似的武打场面,或者放一段录像……
(抛砖引玉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