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记忆技巧-如何巧记教师观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通过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教师还应当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状态,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初三学生巧记课堂笔记有三招
初三生学习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不会做笔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师黄彩英认为,学生做课堂笔记要知道记什么、怎么记,掌握三个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笔记内容有取舍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成绩大有裨益,但是学生不要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分巨细地全部记下来,要有所取舍,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
黄老师说,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要有选择地记笔记。学生要记下老师讲课的提纲,便于课后复习,整体把握知识框架。还要将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要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这有利于学生锻炼思维、培养解题能力。此外,还要记下老师课后总结的内容,这是一堂课的精华,可从中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
记笔记手脑并用
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们同样都记笔记,但成绩却差距很大,原因可能就在于记笔记时是否用脑。在课堂上记笔记,最忌讳的就是学生机械地记录,这样不仅白白耽误工夫,而且起不到理解消化知识的作用。
表面上看,记笔记只是手在运动,但实际上是一种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习行为。黄老师提醒学生记笔记时,手在运动,脑子也不要闲着,要手脑并用,要认真记、认真听、认真想,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脑子要跟随笔下记录的问题不断转动、深入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黄老师说,更确切地说,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这样才能让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听课为主笔记为辅
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些学生整节课的时间就只忙着机械地抄笔记了,这样做容易错过一些很重要的内容,还无益于独立思考。在做课堂笔记时,学生要正确处理好听课与做笔记的关系,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掌握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课上认真观察,专心听讲。同学们要将重点放在课堂听讲上,千万不要直接去记忆笔记上的内容和结论,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笔记不要写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或修正。另外,同学们不要只把记课堂笔记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要明白记和听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听好,才能记好,反过来,只有记好,也才能检查和提高听课效果。
做好思品学习笔记的几点策略 1.从不记到记,做一个主动学习的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活动本身就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有利于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与单纯的听讲比较,记笔记可以提高注意力,进而使学习者更加精细地思维。同时,在复习笔记时,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对讲课内容进行较好的全面回忆,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理解知识。所以,上课应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笔记。
2.从全记到巧记,做一个巧学的人 (1)变教学实录为精华实录。 一般来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和思考,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分析如何组织答案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答案如何组织以及一些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知识网络”的梳理,要记政治各题型的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等,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过期“期刊”为“读者之友”。 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而且要经常翻看。
3.逢补即记,做一个善于积累的人 笔记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纪录,那么自然要随着学习过程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随着学习的深入,难易的重新划定;重翻时新的理解的补充;同一知识材料的进一步丰富等。所以,笔记应是流动的活水,要有新的摄入。
4.逢疑即记,做一个勤学好思的人 发现问题是认识的进步,解决问题是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政治学习常常伴随生疑、释疑的过程。学习中有了疑问,很多不能立即获释,需经过反复的甚至是长时间的思考,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一些问题可能要经过一个学习周期才能产生顿悟。学生应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逢疑即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用疑和释疑,并长期坚持下去,编制出一个针对自己个人具体情况的“问题集”。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复习时能有的放矢,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习习惯,也优化了学习品质。
5. 在预习时就做好预习笔记,做一个善于预习的人 学生在预习时就将教材的知识要点记下,着重记下对所预习的知识中自己不能领会的地方,以便做到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另外,学生在每一个知识要点下面都要留一定的空白处,以便补充上课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和领会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6.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做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学生记笔记时,可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自己的笔记作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比如可以提示学生用不同颜色墨水的笔或者不同的格式记录不同的内容,使学习笔记做得既实用,又美观;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笔记做一些修饰,使自己的笔记具有丰富、生动的个性;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末尾处记上一名名言、格言或一个笑话,使自己在复习笔记时能受到激励或欣然一笑。通过这些小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懂得,做笔记不仅是记录学习内容的劳动,也是一种创造美、优化生活的劳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