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践行教育公平公正-教师如何践行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践行教育公平:

1、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2、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3、 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4、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和资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5. 积极展开公益性的教育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教师如何践行公正的教育原则

教师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教师的公正。

一、严格要求自身方面

1、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比别人有更多的讲究之处。从进师范起,“崇德敬业,为人师表”八字校训就赫然展现在眼前。是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育人靠教师。“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公正与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实现教育公正,首先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公正的人。一个自私或有偏见的教师很难做到教育公正。一个明哲保身、不能坚持真理的教师也难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所以,要求教师对人对己公正,比别人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的勇气。没有对教育意义的深刻领悟和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不具有较高人生境界者很难完全实现公正原则。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然对学生充满爱心,一个“师爱”铸成的教师,必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的学生观。他会全面地爱每一个学生,做到爱无差等;他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他会严格要求学生,爱而不溺。

2、找准教师的定位。上面虽说到,教师应当讲求无私奉献,但我们要把握好分寸。教师在一言一行上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待遇方面却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教师与任何人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样有家庭,同样需要生存。教师应当对得起自己,所以必须有一种对自己的公正。它包括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济利益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不仅是“我—我”关系,也涉及到教师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中,也许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期望较高,一方面社会在舆论上普遍赞同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另一方面人们包括教师本身往往又认为教师应当羞于言利,只做蜡烛,只问耕耘。要求教师做苦行僧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身,都是一种不公正,因此这一心态应当予以纠正,就要教师从自身转变观念,维护自己合理的各种利益做起。

3、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①、树立爱的大教育观。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②、教学观。现代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和谐理念,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知识、才能和情感,力争使其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①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②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③扎实的心理学基础;④教师的语言修养;⑤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有一个处理作弊的例子说明了教师践行公正对于教育技巧的需要。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是抄袭了一道一分的题目。事后,这位教师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为“100-1”。当这位学生接到试卷后非常惭愧,立即找到老师,承认错误,要求老师将100分改回99分。老师听后,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一个“99+1”,并对他说:“知错就改就行,以后特别注意,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

5、处理好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教师的同事关系必须保持应当的“度”,这是一种“同事公正”。教师在与领导的关系上,除了管理关系,人格上是完全对等的,处理上最关键的是要在工作上服从分工,相互配合,在人格上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主要是要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使命。

二、公正客观的教育学生方面

1、对每个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同等对待。教师对学生的公正其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一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教师对待学生应做到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同等对待,对于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生不能歧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当作空话大话来讲。教学14年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总要先做两件事:

①说出对孩子们上课、学习的要求:准时、认真(听、看、想、写、说、姿势正确)、勤奋、准备好学习用具;并明确表明教师的观点:从实际出发,说真话,做实事,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②上一堂“夸夸我自己”的预备课,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加上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提醒,孩子们能坚持好的做法更久,甚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坚持给每个孩子展现、充实自己的机会,照顾全体,即时中肯评价。

有个这样的例子:B是一个学习欠优的学生。一次上课不小心碰倒文具盒,受到数学教师“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若考90分,我的姓倒着写”的讽刺挖苦。B从此刻苦学习,遇有不懂的问题经常向老师请教,却遭到老师的嘲笑:“你还会问问题?这算什么问题?去……回去好好看书去!”尽管如此,通过努力,B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了91分,老师却怀疑其作弊所为。B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B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自卑、孤独充塞了B的心灵,结果连高中也没考上。很显然,这一案例教师违背了公正原则,造成了很积极上进的B同学不但没得到发展,反而被教师的不尊重、不公正毁灭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与学生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2、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教师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爱的教育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爱”是公正的原则,正如俄罗斯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和方法教育学生,绝对不能偏袒任何一位学生,要就事论事,调查清楚,再做公正批评教育,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感觉到教师的爱,从而使情感获得发展。

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平常我们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时,经常提及要“对事不对人”,这才是一个正人君子的本色。教育学生更应如此。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学生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才能做到尊重与要求统一。要教师做到“尊重与要求的统一”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上期总复习中,在小结快结束时,我表扬了一个学生:“某某同学这次将得到老师的特别表扬,同学们先看看这两份试卷。”同学们传阅了试卷,都以全新的目光来看这位学生,为什么?不是这位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而是他的卷面书写判若两人。我对他说:“今天你送给老师一个惊喜,谢谢!你让老师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你。”此后,这个同学的书写一直很工整,成绩也逐步上升。

4、因材施教,点面结合。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个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加上受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应当针对个体选择最有效的因材施教。理所当然,教师为了全班的整体水平提高,对某些后进同学的适当的补课和其他个别的关照是必要的;给一些特别聪慧的优等生创造提高的条件,如适度的“开小灶”,也是公正的。只有这样因人制宜才不至于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爱无差等的实质上的公正。教师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公正原则做法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因为公正的原则既是“平等的应当平等地对待”,也是“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地对待。”教师应当正确做好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目标的因材施教,点面结合,杜绝超越限度,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的某些所谓的“抓重点”的有违教育公正的错误做法。

5、要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践行公正原则,应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

以上是我作为教师,从教十余年来对教师践行公正原则的一些观点。卢梭曾提过,“诸位教师,……你们为人要公正善良,要把你们的榜样刻画在你们的学生的记忆里,使你们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代社会强烈要求教育的公正,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共同实现教育公正,完善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