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岗位分配如何讨论问题-老师岗位分配如何讨论

关于教师岗位的分配,一般需要斟酌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兴趣爱好等。还需要斟酌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因此,在进行教师岗位分配时,需要充分沟通和调和,确保每一个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

重视教龄和工作量,淡化职称,这样的教师工资分配方案你赞同吗?

教师的工资如果按工作量第一,有的老教师会适当减轻一些工作量,工资就会减少,但他也是年轻挑大梁过来,所以工作量很重要,但不应该超过教龄的比重。

公有制经济下(公立学校属公有制)按劳分配符合法律。按职称分配是否合理合法?

个人认为:教师工资=教龄(40%)+职称(10%)+学历(20%)+工作量(30%)

教师工资构成,教师教龄第一,工作量第二,学历第三!这样就鼓励教师一生从教,高学历从教,淡化职称。老教师的精力无法与年轻人比,年轻人也会老,体现对老教师的关心。

学历所占的比重高于职称,鼓励高学历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最难算的就是工作量。有的老师虽然课时不是最多的,但却干了好几项负责的工作。也有的课时不是最高的,但干的却是量不小,又是无法用课时衡量的,也是不好计算。怎么算,确实工作量不那么容易公平衡量。

如果教师工作是个体力活儿(已经变成体力活了),采取多劳多得的计量方法自然合理。绩效工资的分法中可得一启示,职称工资有弊病,其实工作量也有弊病,最高领导不兼课,工作量已经大于一般教师,中层领导兼点课,工作量也大于一般教师。

一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领着高工资少教课或者不教课,一线老师领着最低的钱干着最多的活谁不烦,提职称就来气,淡化职称工资差额可以让教师心平气顺。

教师的考核从来都是一个难题!不同岗位不同学段的工作量如何衡量?教龄工资占多大比例才能平衡年轻人和老年人?

教师职称不合理,职称高,并不一定教学能力强,在学校干得好与不好,要看教学成绩。有很多职称为高级的教师,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教学成绩很差或者不带课,却拿着高工资,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教龄第一,工作量其次,教龄跟工作量补贴差不太多,一是激发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尊重了老教师曾经的付出。

教师这个职业决定长期从教的人很多,而且教师这个职业上了年纪真的很难负担高负荷的工作,工作量肯定下降,那么工龄工资更高比例会更好,也鼓励老师长期从教,因为老师的成长速度相对其他行业应该更慢。

毕竟谁都有老的一天,没人会计较,但是职称是真的不符合目前情况,如果不限制岗位还好,限制岗位了这个很尴尬。职称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励。淡化职称让没有奔头的教师觉得有奔头可以终身从教,也让外行业的人羡慕,让教师成为真正别人羡慕的职业。

如果教师的教龄和工作量占工资比重很大,淡化职称工资差额,鼓励高学历者从教。你觉得这样的工资方案怎么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工作临时起意,你帮领导“补全”

有的时候领导给我们安排的工作,是他自己突发奇想或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我想大家多少都会体会过。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临时起意的工作,领导可能没有提前进行全盘考量,没有进行全面思考。

这导致他在提出来的时候并没能预估出下属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要拆分成多少繁琐的步骤,要耗费多少口舌沟通,要克服掉多少困难麻烦。

其实,我们每天干得那些程序性、例行性工作其实没那么困难,多数都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麻烦的是像这种,领导突然给本单位本部门找了一些事。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工作,敏锐地探查到如果要落实领导的意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比如,人手不足无暇分身,或者是此工作牵扯到其它部门、其它人的利益等,沟通协调难度高。帮助领导补全未曾考虑到的部分。

一定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一则可以帮助领导梳理一下思路,二则让领导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所存在的考虑盲区。最终要让领导知道,“哦,原来这项工作这么麻烦啊…”

通常这种情况下,领导会暂缓这项工作,或者先让你了解一下情况。即便要做,他也可能会重新调整决策,去找更多的人帮我们分担任务,或者给我们调配更多的金钱与资源。

不管是哪种,目前的处境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2.

内容确定但执行方式待定的工作,你给领导“建言”

如果领导指派你去干某项工作,对要干的事很明确、很坚定,但是对如何去干没有明确要求,而是让你探索性的去执行。这时候你可以给领导“建言献策”,采取灵活变通方案这种方法。

你可以这样说:领导,您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对于增进部门建设,提高年度的业绩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有效实现您的意图,我有个建议,您看行不行。

当然,你所提出的建议,既要围绕领导的意图,还要尽可能的减少执行工作的成本。

这种“建言”换方案的目的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减轻自己身上的工作压力,并不是投机取巧、偷梁换柱。毕竟领导都是老江湖,我们的目的一张口他就听出来了。

所以,我们并不急于当下就提出自己的备选方案,可以先应承下来,回来之后认真的考虑一下,过个一两天,想好了,再去找领导汇报也可以。

到那时,也许领导也已对这件事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看法,你们在“碰撞”中,也许会开掘出来一个更高效的执行路径。

3.工作内容和方式均明确的工作,你给领导提“要求”

领导的决心已经定了,这个工作也已经铁定落到你头上了。这个时候如果再拒绝,大概率会得罪领导,吃不到好果子。

所以,这个时候你要落实工作,就要学会向领导提条件,这个条件包括争取人手上的帮助和资源上的支持。

比如,有个临时会议,领导让你去准备一下。但是会议筹备说着简单做着难,桌签立牌、会议通知、影像留存、设备调试等等,短时间内一个人肯定无法兼顾好这么多方面。所以,在接这个活的时候,需要提前跟领导讲明白。

你可以这么说:领导您的意思我明白了,脑子里也形成了大致的执行思路,我马上去准备。可领导您也知道,我现在手头上工作很多,还有几个比较着急的活。

我担心一个人筹备耗时太长,影响了其它工作的落实效果。您看能不能调派个人或者请什么部门来帮助我落实您安排的工作,我将尽可能的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努力把会议准备好。

你这样一说,领导会考虑到你目前手上的工作和实际情况,如果不给你协调资源,那就不要怪进展缓慢。如果给了你资源支持,那你身上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就能得到有效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