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抢红包现象议论文-如何看待抢红包现象
我认为抢红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具有文娱性又具有社交功能。对消费者来讲,抢红包可以增加购物的乐趣,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对商家来讲,通过发放红包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提升销售额。
3.在抢红包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行动,例如抢红包时间太长、过分寻求红包金额等,这些行动需要我们注意并加以免。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抢红包现象,并学会公道地使用红包。
如何看待“抢红包”问题
收发红包是一种社交行为。为什么要发「嘉宾红包」而不发「劳务费」?本质上是在用「红包」这个形式传递一句潜台词:「咱们是朋友咯」(这个钱就不按市场价走啦)。而且红包里毕竟放了钱,相比于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掏钱当然有份量得多。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为,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看!这可是真金白银!就算我们平时关系不密,我可是拿你当回事的!——其庄严程度仅次于歃血为盟。收红包的人开心就不用说了,发红包的人其实也很开心。这一行为让双方同时确认:「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我并不孤独」。
如何看待在群里从来只抢红包,不发红包的人?
如何看待“抢红包”问题
互联网 2015年02月26日
时事评论背景:
抢红包的火热,以致很多人成了专职的“抢手”,一个个都抢得手发酸。但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因忙于抢红包而忽略身边亲人时,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时事评论观点:
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馨时刻被红包抢走,让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惯妻子疯狂抢红包,“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付给你。”
更多的人还是显得无可奈何,最终选择“妥协”。
微信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微信红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抢红包,抢红包从闲暇消遣的“好玩”“雅趣“,演变为春节假期的“家庭大战”,甚至因此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远情感,实在是舍本逐末。
痴迷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持,异变为成瘾的思维与行为定式,无异于一种心理疾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正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但人类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当我们对抢红包趋之若鹜,难得的春节长假里,只见网络红包不见身边亲人,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我们在抢红包,还是红包在抢我们?
我们向来注重礼节,人情来往、待人接物中关注对方,应答得体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亲近感情的别样表达,而一门心思就想抢红包,心不在焉,由此怠慢了别人,也显得非常不礼貌,不文明。
为抢红包夫妻反目虽是一个个案,但这个特殊的事例,向人们发出警示: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薄亲情是买椟还珠。正确对待数字通讯化时代的网络新事物,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用亲切的交谈和笑容维系美好的情感,当真诚交流和微信红包相辅相成,人间的亲情日渐紧密而不被红包稀释,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弭亲情的距离,感受新春的温暖和力量。
说到抢红包这事,就得说我讨厌的几种人,其中有两种就与红包有关。第一种,只抢不发,像占了便宜了去死的铁公鸡。这种人不管本身有钱没钱都特别讨人嫌,因为这样的人一般是视财如命的守财奴,万事以利为先;第二种就是发红包只发人平几分钱红包的人,或者就是人平一分的。如果说只抢红包不发的人是铁公鸡,这种人也能算得上是木公鸡,因为还掉了点木屑出来了。对于这两种人,用我朋友的话来说,都是值得拖出去乱棍打死的对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