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基层服务指导社区工作-如何为基层服务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良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进程。
2、 推动城乡社区协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3、 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推行智能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4、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教研指导如何真正服务于基层
卓玛(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教育局 四川 阿坝 624500)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0-034-0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热门话题。多年来,广大教研员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教研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适应学校的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研究,不断提高校本教研指导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教研员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后续跟进,关注阵营建设,那么必将极大地提高日常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使教研指导真正服务于基层。一、教研员指导须关注个体差异教研员是教师的指导者,教改的引领者。长期以来,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组织公开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式。评课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那么教研员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一节课?1、评价青年教师须循序渐进。对于新教师,特别是刚上任的教师,教研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以挖掘其优点和鼓励为主,对新教师的指导要有所保留,一堂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很多,有些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新教师在当前无力改变的,那么在评课时就不一定把所有的不足都提出来,让新教师不知所措,要根据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指出其眼前可以及可能改变的问题,把余下的问题留待半年、一年或若干年后再指出来促使其改进,这也体现了教研人员对新教师培养的计划性、时序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新教师应重在教法上的指导,尽量让其掌握教学的常规,要求其规范而入格,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创新,也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去钻研考纲。尤其是要关注双基,即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正像以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双基一样,如课堂的导入一般有几种方式?课堂的问题应怎样设计?课堂的板书该如何处理?再比如某一文体的教学该遵循哪几个原则?课后的思考练习可以怎样安排?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把握?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研读考纲,抓住考点。
2、评价中年教师须扬长避短。中年教师正处在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之时,经历了一轮甚至几轮的学段教学,大多任教过毕业班,经历过考前指导的磨练。我们的指导当然是要求他们努力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清各个年段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与教学重点,并且把突破教学难点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基本要求。同时,尽量从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其教学个性,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形成教学风格,而不应该在评课时或面面俱到或不着边际。
3、评价老年教师须因势利导。对于有相当长教龄的老教师,他们本身上进意识退化,进取精神淡薄,许多教学行为已经积习难改,我们在评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向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希望他们改头换面,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话,因为事实上由于年龄的关系、生理的因素、心理的问题,他们不可能再痛苦地改变自己了。我们语重心长的指导终究是徒劳无功,因为他们对指导往往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二、教研员指导须关注后续跟进指导基层学校及教师是教研员的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教研员中便流传下了这样一个不好的传统,即教研员指导学校或教师往往触景生导,人走茶凉,指导工作追求的只是一时之快,缺乏必要的后续跟进。而事实上,教学业务指导重在跟进,而跟进应具有极强的连续性,甚至要保持对同一个问题多次的指导,没有跟进这一环节,前面所有的工作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现在的业务指导,大都是一次性的,从而导致指导工作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为此教研员做好以下工作。
1、记录教研指导日志。为了及时总结教研指导工作的经验,反思教研指导工作的失误,教研员应该养成记录教研指导工作日志的习惯。鉴于教研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不可能每天或每次把指导工作记下来,那也至少一周一次,将一周来几次具有典型意义的记录下来。当然如果能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稍加注意,就是一篇富有价值的教研案例了。每个学期一个教研员如果能认认真真写十篇左右的教研日志,我们的教研指导水平定会与日俱高且有质的飞跃。
2、建立教师培养档案。现在许多学校虽然纷纷为教师建立了业务工作档案或者电子成长档案,教研员一般也每个学期要求基层学校上报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名单,甚至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学科教师档案,但这些档案相对侧重于教师各类业务信息的登记,而且各个学科各个学校登记的栏目可能比较统一,且一般由学校教务人员逐年进行填写补充更换,使用频率不高,灵活程度较低,业务色彩不强。为此,作为教研员应该对自己培养的教师单独建立培养档案。一是做到档案按培养人员分类,如按教师的荣誉称号,或者按教师的技术职称分类;二是重点记录培养过程,记录教师参加相关活动的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指导内容;三是经常进行动态使用,前后对比研究记录内容,分析教师的发展,进而调整指导对策。
三、教研员指导须关注阵营建设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教研人员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1、确立一个指导重点。制定计划是每个教研员的工作任务,结合自己本学科本县的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各项活动的安排要有地点、时间、人员,要有操作要领的规范,工作成绩的预测,活动结果的反馈,组织一次教师业务竞赛,召开一次学科教学研讨,开展一次区域学科抽测,工作总结时,如实地汇报自己指导了哪几个教师?为什么要对这几个教师进行指导?是怎样开展具体指导?指导之后目前的情况如何?接下去又有什么指导的打算?2、建立一个指导团队。教研员必须建立一个金字塔型的指导团队,把本县的特级教师、县名师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成为自己下属的第二梯队的指导人员,围绕本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等,提供决策方案和建议;着力培育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协同教研员指导中小学教科研活动;撰写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调研报告等。同时再下伸组建由部分学科骨干组成的第三梯队的指导人员,深入研究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合力推进区域学科的强势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指导团队组建后,一是必须做到思想统一,真正让教研员自身成为指导团队的核心,不要让基层受指导的教师无所适从;二是尽量做到领域明确,连同自己在内的三个指导团队任务明确,努力不出现指导的空白地带;三是努力做到导学同步,充分让指导人员在指导别人中与受指导者同步成长。教研员还要经常地对自己下属的两个指导梯队进行指导者的指导,从而使这个指导团队在既导又学中树立品牌。教研指导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作为教研人员必须精心、细心、耐心地经营,才能使我们的指导工作事半功倍,惠及教师,提高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让我们的教研指导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迈进。
如何落实机关为基层服务
(一)积极应对,主动求变,适应职能转变和工作要求。
作为基层信息中心,应正确认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形势下的职能转变和工作要求。
首先,充分认识到信息中心的作用与地位。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信息中心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地位十分重要。应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与把握自身工作,要把工作放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去衡量去把握,放眼全局,积极主动,围绕全局的工作中心来开展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其次,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息中心职能变化。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体化、集中处理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对因此而产生的巨大变化,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及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研究,积极思考,创新思路,调整自身心态与工作重点,把握好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最后,明确工作思路。基层信息中心应围绕税收工作大局,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突破口,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税收业务的信息化支持和保障上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运维体系,强化信息安全,深化数据利用,夯实管理基础,推进技术创新,为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国税中心工作的要求来开展工作。
搞好“两个保障”:保障网络、设备和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税收信息系统高效运行,完善市、区局两级运维体系。
实现“三个转变”:在系统运维方面,实现从“消防员”向“防疫员”转变,变“被动”运维为“主动”运维;在管理方面,实现从静态的、事后结果处理的粗放式管理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过程的集中式可控性管理转移;在应用工作方面,由侧重硬件网络建设的事务处理型逐步转向深度挖掘资源的信息服务型转变。
提高“四种能力”: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运行维护能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技术服务水平。
(二)明晰职能,把握角色,找准职责定位与发展方向。
弄清岗位职责、找准职能定位是履行信息中心职能、做好信息中心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承担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组织本系统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运维;参与拟订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参与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技术标准、业务需求、资金使用等工作;组织本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与实施。这不仅规定了信息中心的职能,同时对确定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业务方向、服务对象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基层信息中心应围绕“一个目标”、处理“两个关系”、履行“三项职能”、担当“四个使者”、建设“五大中心”,把握好角色定位。
1、围绕“一个目标”,明确职能定位。
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省、市、区三级信息中心根据工作侧重点不同,明确职能定位。
省局信息中心作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其职能定位是:研究、规划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和实施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制定全省国税系统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领导全省国税系统的各类软件开发、测试及推广应用;实施全省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负责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规划并组织全省国税系统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市局信息中心的职能定位是:在省局信息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承担起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安全工作,以及总局、省局下发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开发简单、实用的应用软件,主动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在市局领导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下,积极开展对税务干部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体税务干部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
区局信息中心作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仍然很重要,应当在上级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能定位是:承担本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安全工作,配合市局信息中心完成各类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积极向上级信息中心反映本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做好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故障,完成操作培训,确保基层应用到位。
2、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职责定位。
一是处理和协调好上下关系。加强与上下级信息中心的沟通与联系,信息中心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信息化工作本身非常复杂、变化较快,在落实执行上级工作安排与部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联系,加强上下沟通,以获得帮助与支持。二是处理与协调好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接触和协调,协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同时还应该经常深入征管一线,了解税收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技能;在为其他部门的同志解答难题或排除故障时,要谦虚,有耐心,切忌以“师傅”自居,以“专家”自诩;在配合或协助业务部门工作时,要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不要过多地关注和计较部门得失、个人得失,在工作面前多一些主动,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多一些谦让;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虚心向业务处室的同志学习,征求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采纳他们的建议。
3、履行好“三项职能”,提高工作水平。
当前,信息中心要履行好“三项职能”:一是履行好“服务员”职能。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其定位于服务的角色,即:为税收业务服务,为基层单位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二是要履行好“协作员”职能。要主动配合业务部门、积极协作,扎实做好信息化工作。三是履行好“辅导员”职能。积极开展计算机操作应用培训,帮助税务干部排除计算机故障,不断提高税务干部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
4、担当好“四个使者”,把握自身角色。
基层信息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当宣传者、探索者、实践者、守护者等角色。所谓宣传者。主动向本单位的领导和税务干部宣传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税务干部的理解。所谓探索者,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积极探索为税收信息化提供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的有效途径,不断为省局信息中心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可靠的协助,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推动税收整体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所谓实践者,就是基层信息中心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身处技术与业务“交集”的优势,主动实践,及时总结,为信息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为上级信息中心的决策和工作部署提供参考依据。所谓守护者,基层信息中心应以安全体系建设为己任,充当信息化建设的守护者,切实提升本单位的安全防护能力,提高税务干部的安全防护意识,确保网络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
5、建设好“五大中心”,安置功能定位。
根据新时期的信息中心职能,可以认为基层信息中心有五大功能定位:分别是网络服务及安全保障中心、设备管理维护中心、数据存储(备份)挖掘中心、系统运维管理中心、技术支持中心。
加强技术支持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持分中心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
(三)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再立新功。
搞好信息中心工作,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其中队伍素质是前提,能力建设是基础,激发潜能是关键。
1、采取措施,稳定发展队伍。
健全信息中心组织机构,调整充实技术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技术队伍,在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学习上鼓励、专业上尊重,畅通成长路径,搭建成长平台,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人才“育得好、用得当、留得住”。
2、深教严育,培养人才队伍。
加强技术队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培养既精通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锻造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结构合理、能满足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具体操作运用需要的、扎实肯干、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苦练内功,提升素质能力。
采取项目练兵、学习培训、技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更新和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信息中心的同志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税收业务、协调沟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以人为本,激发队伍活力。
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活人才”的良好氛围,营造使他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凝聚人,用人性化管理激发人,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信息中心要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信息中心的同志要继续发扬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建功立业,为推动国税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发挥优势,务实创新,推动信息化工作深入发展。
基层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同时又接近基层、熟悉税收业务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基础管理、应用支持、技术服务、安全保障”方面下功夫,要突出重点抓基础,联系实际抓运用,优化支持抓服务,强化安全抓保障,注重创新抓管理。
第一,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决定信息安全成败的重要因素,除了技术,就是管理。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仅有安全技术还远远不够,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的管理程序支持,否则,安全技术只能趋于僵化和失败。当然,无论是选择技术产品还是实施管理程序,要想真正实现信息安全,必须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结合各种安全因素,从整体上把握信息安全建设的方方面面。
第二,增强运行维护能力。要按照要求,做好运维队伍、运维制度、运维流程三项基础性工作,以“服务”为核心,业务需求为驱动,按照规范的制度流程和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加强系统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日常作业管理,完善运维体系建设,提升运维效率,确保全市各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三,积极参与信息管税。信息中心在实施信息管税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对此,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清醒的认识。信息中心不仅具有掌握数据、懂技术、业务中立的优势,而且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要站在国税工作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服务税收核心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信息管税”工作,把工作重点转向数据资源的深度利用上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及制度创新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利用现有信息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和比对,并将分析结果迅速转化为指导税收工作的有效信息。要紧密围绕内部所有税源数据、税收收入数据和外部经济数据等各类历史数据的汇集,对大量涉税数据的各项业务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分析,及时将税收数据分析的结果转化为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成果,保障税收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市“信息管税”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四,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管理机制,做到分工精细化。以规范管理、提升效能为目标,以岗责、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信息中心内控机制。健全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及管理者的管理。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制度和随机抽查制度,加强对软件推广运用、系统升级、网络安全等工作的考核落实。
第五,推动工作创新。技术、管理
面对信息中心工作职能转变,只要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大胆探索,创造发展条件,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谋求发展新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强化管理,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成效,信息中心工作大有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落实机关为基层服务,要做到“四要”。
一、要处理好机关和基层的关系
俗话说: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其实,机关和基层的关系也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关是掌握方向的,相当于“龙头”,基层是抓落实,做具体工作的,等于是“龙尾”。要落实机关为基层服务, 其一,作为“龙头”的机关,不仅自己要摆好“头”,还要关心“龙尾”,处处想着“龙尾”,引导“龙尾”、带动“龙尾”。其二,要切实服务“龙尾”,服务基层、服务员工。时常倾听“龙尾”的呼声,想想“龙尾”的需求,及时为“龙尾”排忧解难,搭建发展平台,创造施展的条件和环境。其三,要体谅“龙尾”。作为“龙头”,既不能让“龙尾”没有压力,又不能让其负荷太重。只有转变观念、转变思想、转变作凤,机关和基层才能协调高效运转,“龙头”与“龙尾”才能相互呼应。
二、要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少务虚、多务实,是机关履行职责的正确态度。机关为基层服务,还应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应该看到,帮基层排忧解难是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长年累月不间断地给予关注,更要建立一种制度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信心、责任感,努力把服务基层的工作做好做实。要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无私奉献,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和切实可行的措施,高效快捷的办实事,解难事;要言出行随,说做统一,扎实抓好措施的落实;要摒弃功利思想,一抓到底。
机关的权力是基层给的,应“取之于民,服务于民”。有了一心一意,才能千方百计。只要机关的每个人对基层感情深厚,无论难度多大,都会竭力去解决。各级机关只有树立“基层第一”的服务观念,摆正权力和服务的关系,才能想基层所想,解基层所难。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会得到基层单位与员工的理解。
三、要处理好落实与扎实的关系
扎实的作风是抓好落实的前提。机关和基层在服务经济、履职尽责的过程中,需要抓落实的事情很多,作风不实,无疑是工作中的大忌。当前,各级机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严重的形式主义;二是短期化行为作祟;三是闭门造车,轻于实践;四是畏首畏尾,怕承担责任;五是缺乏创新,没有诚意。这些问题,阻碍了机关与基层的交流与互动,无益于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因此,只有脚踏实地,以扎实负责的态度去抓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姿态去抓落实,才能使各项任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优异的工作呼唤扎实的作风。大到一项决策、一个规划,小到细枝末节,都要靠每个人真抓实干才能落实。
落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论是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替、任务的升级、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必须扎扎实实的抓,不能浅尝辄止,坐而论道。只有端正指导思想,摆脱功利意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创造性的抓工作落实,才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
四、要处理好到位与走位的关系
抓基层要重于实践,走到位更要抓到位。抓工作光是走到是不够的,还必须身到、心到,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抓好、抓实。
把工作抓到位,是每个机关干部不断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目标。表面上看,这是对工作态度的衡量和评价,实质上是事业心,责任心的外在表现。它反映的是每个机关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体现的是党性要求和思想境界。有些工作的不到位,从现象上看是考虑不周、计划不细、措施不力、抓得不紧造成的,但根源是观念的淡漠,责任心的缺失以及理想信念的偏差。
把工作抓到位,是一种状态,更是机关干部对事业、对基层、对员工的一种政治责任。一个机关干部只有对事业、对基层、对员工充满感情,富有激情,充满爱心,抱有恒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政策水平,才能始终保持那么一种激情、那么一种干劲、那么一种场面、那么一种精神。
把工作抓到位,必须求真务实,持之以恒。不能满足于下去多少次,检查多少回,关键是工作任务落实了没有,问题解决了没有。该干的要干到位,不能拖拉,该反映的、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通过建立责任追究、绩效评估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对机关干部抓工作到位情况进行公开、公正的考评,奖罚分明。
把工作抓到位,必须强调以身作则,这也是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有力举措。下基层蹲点或检查工作,并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或是图形式、走过场,而是要立足于工作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真正做到民之所想、我之所愿,认真负责,一抓到底,并且跟踪问效,唯有如此,才能一以贯之,抓出成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