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不利变为有利的成语-如何把不利变为有利
把不利变成有益是一种思惟方式,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将不利变成有益,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然后针对不利的情况分析其缘由,并找到改进的办法。另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斟酌,例如改变思惟方式、调剂策略或寻觅新的机会等。要把不利变成有益,关键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思惟,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历史上有什么把对自身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的事例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说的是孟尝君有门客二人,善于偷鸡摸狗没有什么真本领,一直被其他食客瞧不起。
后来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有大臣们劝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彼时,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便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孟尝君必须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对孟尝君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又有一个门客对孟尝君说:“我能让城门打开!”随即就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这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后来‘鸡鸣狗盗’就是用来形容那些被人瞧不起的人,却能在关键时候解决生死大问题。
如何化不利为有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这句话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的名言,不仅内涵高明的用兵之法,同时也展现了,在那个占卜、星象盛行的年代,孙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即“不可取于鬼神”的科学态度。
而孙武亦用“知己知彼”这四个字,侧面告诉了世人可以实现“以患为利”,即将不利的情况变得有利的方法,这一点,也能给今人很大启发:只要我们足够了解我们的敌人,同时能够对“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把控,不僵化套用过去的经验,实事求是、因时而变,那么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于此,变不利为有利,也并不是不可以。
下面,颜小二将从孙武“知彼、知己”观点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入手,和大家谈谈这一观点中孙武展现的“不可取信于鬼神”的科学态度,再来谈谈这一观点中以患为利、转危为安的哲学启发。
1、“知彼、知己”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不可取信于鬼根据宋人《古今姓氏辩证》记载,孙武字长卿,和孔子大约同时,他的祖父在齐国被拜为大夫,因为齐国内乱,一家人逃往吴国安家,后来得到伍员的推荐,孙武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在吴王的支持下,孙武以3万吴军与楚国20万大军对战。兵力悬殊,孙武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公元前506年,楚国都城被攻陷,孙武名动天下。
说起孙武以少胜多的神话,就不得不提他说出的那句今人基本朗朗上口的用兵妙法,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武在指明,战争中,要根据客观实际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而在行动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审时度势、对症下药。于此,将战争的胜败寄托于鬼神占卜之说,在孙武那里,就显得有些不理智了。
关于这一点,孙武曾说: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武这句话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或者说一位贤能的将帅,他们总是可以获得一般人难以取得的胜利。原因无它,更多在于他们可以先一步了解敌人的情况。而想要先一步了解敌人,就不能依靠于求神算卦,过往的经验也不能僵化套入使用,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去打探实际情况,而打探的对象,往往就是知道情报的人。
这句话孙武很直接地点出,贤能的君主或者将领,往往有“运筹帷幄”之谋,而他们的“运筹帷幄”,也就是所谓的“先知”,其实更多不是迷信鬼神占卜,而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摸索规律、经验。而孙武的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在那个孔子都敬鬼神而远之的年代,甚是难得。
2、启发:以少胜多、以患为利以孙武的“知彼、知己”为基,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孙武提出的“以少胜多”、“以患为利”的观点,继而从中获得一些为人处世的启发。
关于“以少胜多”、“以患为利”,颜小二这里就不得不提孙武在《虚实篇》中提到的一句话: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备,则无所不寡”。
孙武这句话是在告诉世人,只有足够了解敌人,真正把握敌人的情况,才能找到敌人的弱点,继而不击则以,一击必中。
于此,顺着这种实践出真知思路,许多时候,数量上的悬殊,虽然对预测结果很有借鉴意义,但最后的结局,却也能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想要以少胜多,就要和孙武一般,以“知彼、知己”的原则出发,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同时也了解敌人的强项、弱点是什么,以此对症下药。
同时对对方了解得越全面,往往胜算就越大。
3、写在最后,孙武的两大进步性上面,我们从孙武“知彼、知己”入手,简单说了一下孙子这一观点中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讲了一下实践出真知的启发。下面,颜小二最后也来简单总结一下孙武这一观点的两大进步性。
第一,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孙武指出“鬼神之说”是不可信的,他认为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出真知,才是对人们真正有用的,这是孙武的一个重大进步性。毕竟在笃信鬼神的年代,孙武能够看到这一点,就已经相当超前了。
孙武的第二大进步性,在颜小二看来,是他对“盲目套用经验”的否定,许多时候,我们过去的经验虽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时过境迁之下,一些“条件”变了,那么过去积累的经验,可能可以指导我们一二,但是绝对不能完全依赖过去经验,一旦僵化套用过去,轻则止步不前,重则满盘皆输。
上述虽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起来,真正可以时刻记得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其实,克服对以往经验的依赖,还有打破“陈规”、超越自我、杜绝盲目自信的意思,各位可以好好体会。
好了,这一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有机会我们再深入聊聊孙武的理论,聊聊孙武的经典观点抛却“兵法”身份时,还能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孙子认为:两军交战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就是谁能掌握战场主动权,结合本人多年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与各位学友从三个方面做以下交流。
一、以迂为直
如图所示:也许最近、最直的,却是最慢的;而最远、最险的,却是最快的。
不同的将军,根据自身的性格与智慧及对敌将的分析,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怎样,目的是为了提前到达,充分准备,以逸待劳,掌握战场主动权。
“后人发,先人至”,就是高度强调了速度的重要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孙子高超的军事思想,与本节的迂直之计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此用兵攻敌,便如神兵天降,令敌未战已乱。
二、迂敌慢敌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敌慢则己快,设法拦截、拖慢、消耗敌人。
三、以患为利
以患为利,就是运用智慧逆转战场局势,化不利为有利。
革命前期,从各方面对比,工农革命军都很弱、很不利,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就逆转了革命形势,充分实现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在快餐行业,前三名是麦当劳、肯德基,老三是德克士,德克士采取的便是边缘市场包围中心市场。产品相差不多,老大老二看不上的地方我去,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你不去我去。虽名小但量大,效果也不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