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怎么总结-行测如何总结呢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主要考核考生的逻辑思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备考行测,建议先熟习考试大纲和题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惟逻辑,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清晰地论述观点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另外,在温习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摹拟试题进行实战演练,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调剂温习策略。

行测怎么总结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试环节,可以说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答不完卷或者分数极低,归其原因是由于一开始复习策略不对。下面是一点建议,供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

1. 数量关系部分:9大问题为高频考点

结合10——12年试卷分析,数量关系分为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共20道题(5道数字推理、10道数学运算)。而其中考核的规律每年变化不是很大,只不过每年难度在增加。

数字推理常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幂次数列、质数数列等,数学运算主要是对应用题的分析,考察考生的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高频考点包括:路程问题、价格问题、工作效率问题、浓度问题、概率问题、比例问题、集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利息问题等。

2. 判断推理部分:图形重组为难点,结论型试题为核心

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四类,题量较大,一般为40—45题,图形推理5道左右,定义判断10道,逻辑判断10道,类比推理10道。

图形推理涉及的类型有一组图形、图形类比、九宫图形、图形的重组;逻辑判断大部分为结论型题型,其他题型如削弱型、加强型比例也在慢慢增加,考生应加强此类试题的练习。李达老师提醒大家,此类题型虽然看似很难,但是规律性极强。

定义判断一般包括单定义辨析和多定义辨析两种题型,且以法律概念为主。在回答多定义判断时,一定要看清题目,把握好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连项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选准选对。而且近些年的试题在这一部分上难度有所下降,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好理顺。

3.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旨题定胜负。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很大,每年都在40道题左右,其中分值较多的题目都集中在片段阅读部分,而片段阅读部分的分值又都集中于主旨类题上,所以李达老师强调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认真的复习这一部分。这一部分试题给考生的感觉是很模糊,但其实这部分考试是比较好得分的一个环节,因为题干中会提供很多的线索,随着题型框架的锁定,每种题型的解法和规律也会一目了然,所以数学部分试题相比较易得分,但前提是考生是否能把握到规律所在。

4. 资料分析部分:国家统计局各类图表须会读

一般为五个大题,每题设5个问题,资料分析部分各年之间的差别不大,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就是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这三大类,考生按常规思路准备即可。

历年国考及省考都曾出现引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信息出题的情况,所以,各类型图、表考生须提前熟悉,只有认识了图表才能学会应对。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省考资料分析题很可能会以金融危机中各类经济指标为统计对象设计试题,所以,考生应对经济领域的相关术语有所了解,比如信贷、工业增加值、GDP、同比、环比、产业增长值增长率等等。这是李达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对考生沉淀这部分试题的知识储备有着非常直接和有效地意义。

5. 常识判断部分:熟练的掌握试题特点是唯一方法。

虽然公务员的试题看上去千变万化,但是应试考试就一定存在规律和技巧,就是矛和盾一样,但是规律是通过的练习和训练才能总结出来的,只有充分的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以要坚持在规范的题型框架下去练习各种题型,通过同等的大量的训练去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反应特点,最终在考试极高的强度下快速的分辨出相应题型和它们的技巧,做到最大胜算。

整个备战过程,时间上不好具体把握,短的一个月,长的可以用四五个月,但是都可以分解成以下四个阶段:

1、了解自己的优劣:一般来说,已经参加过考公的人会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比较薄弱,那些地方比较擅长。了解这个,当然是为了下一步的集中突破。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考试,或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劣,那么,可以做这样一个测试:拿一套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把每一部分都分出来,开始看着时间做。你需要尽可能把题目做对为原则。如果这个部分做完,正确率在70%以下,或者时间超过25%,那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弱项。如果正确率在90%以上并且在试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那么,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强项。对于弱项,需要在下一步的集中突破中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强项,可以直接跳过题库练习,在模拟题中练习就可以了。

2、系统学习教材:跟着教材学习,教材里面会分项讲解行测几个分布的题型特点,注意事项,做题技巧等等。在看书的时候,就是需要你总结方法,做好笔记,把每种题型的技巧方法、特点经验等总结出来,外加教材里每种方法技巧讲解完成后,会有相对应的联系题供你练习,加深印象,掌握方法。然后每次学完教材上的一个模块后,拿出对应的专项练习题做一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题完成的情况,再回来复习下教材里学习的方法技巧,看自己是否都已经熟练掌握了。

3、题库集中突破:教材很快就会看完,并且在看完教材后对答题的技巧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了,那么现在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了,前面的准备阶段已经选择好了题库。如果你以前都是每天做那么几十道,那从现在开始,每天做起码超过100道,当然如果你不是全职准备考试,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做题数量。只有这样的题量,才能保证你对题目有足够的敏感度。这个阶段练习的总题量将达到整个备战过程题量的80%,请衡量好,并准备好足够的题目。

4、模拟题练习:这个阶段叫做模拟题练习,并不需要你按照准确的时间要求去做。前面是分模块做题的,现在就需要所有模块放一起来做,和考试做的题交叉是一样的,这一阶段呢,选择题量相当的模拟题,尽最大可能去做对题目,不要顾虑时间问题。但是,不要做到一半就停止,做完,然后看时间,记录超过规定时间多少,然后核对正确率。这两个数字都是衡量你有没进步的标准。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套左右的模拟题,最后的结果大致是保持平衡的正确率,而时间已经非常接近要求甚至已经在要求时间之内。一天一套,其他时间可以备战申论。

5、仿真模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了,拿出真题,这个阶段,当作你就在现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做完。在最后半个月里,每天算好时间进行这样一次模拟考试。如果有人帮你掐时间,总结错题,那就更好了。

四 最后冲刺

如果你按照备战的几个个步骤下来的话,所做的题量已经是很多了,你的功底可以说足够深了,那么现在你所需要的就是技巧了,考场上的技巧。掌握这个,可以让你更好地发挥出练习中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因为我们知道,平时的水平跟考场上的分数往往并不一致,关键就在于考试技巧。

1、考试时的答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首先,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人,都可以很快做出并且做对。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其次,做言语那部分。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言语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做对做错一时间都是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这部分,即使语文功底再好,这个部分也是会错很多的。一般言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三,做常识判断。第四,做推理部分的其他题目,诸如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因为在做了大量的言语题目后,你的思路会打开,做演绎推理的敏感度会提高很多。最后是关于所有理科部分的题目。可以先看下图表分析中有没那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图表,那就先做。如果一看都是需要大计算量的,就先放弃。然后看数字运算,可以从上到下做,遇到难题就跳过。做完数字运算,再去做大计算量的图表分析。最后回去解决难的数字运算题目。

这个做题顺序需要认真分析运用,结合自己的特点,稍微变动。但总的一个原则还是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

2、涂答题卡:涂卡方面也有几种说法,一是做一道涂一道。二是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三是全部做完再涂。首先否定第一种,这种是最浪费时间的。推荐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打草稿,因为那样比较清晰,不容易错。那么如果做一题涂一题,换笔也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涂错。第三种,全部做完再涂,对于时间充裕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全部做完了,涂的时候还可以有一次检验的机会,但是对于行测那么紧张的时间,也不推荐。关于做一部分涂一部分,需要有更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