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如何答题-教学设计题如何答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实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策划、组织、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教学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公道的学习活动、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等。

对教学设计题的回答,首先需要了解问题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回答某个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还是要回答某种教学设计理论的利用等。然后,可以根据相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中不但要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要解释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根据和效果预测。还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有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等。

教学设计题是针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考察,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理解题意: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要求。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明确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目标。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层次,合理把握教学目标的难易度和深度。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测量和可操作。

设计教学步骤: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计划。从整体到细节,分阶段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教学进度。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题目要求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测试,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和探索。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性:在回答教学设计题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清晰地传达给阅卷老师。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1、引用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回答教学设计题时,如果能够引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可以引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和观点,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2、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在回答教学设计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可以描述自己曾经设计并实施过类似的教学活动,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探讨教育改革和创新思维:可以从教育改革和创新思维的角度对教学设计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讨论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设计题怎么回答?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在学科专业笔试当中,看到有部分地区有教学设计类的题目。在这类题目中学员往往比较疑惑。在此举一个非常详尽的例子来解说应该如何设计。

《背 影》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事实上就是三维目标,最好不要超过四条。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一课时

如果题目没有涉及,这个课时可以不写出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 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正常的教学设计其实不需要意图,放在这里便于大家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3、细节中悟父爱

(1)看视频片段“为子买橘”,听读。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原文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

(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学生读句子,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3、美读中悟儿子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读。 (轻音乐:《奇迹》)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可以用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可以用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也可以用一首隽永的小诗)

篇二: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5.评审以1周为周期,各单位力争周五完成推荐,下周一上午务必申报完毕。

6.市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织评选,适时公示结果。

7.申报的教案应采用电子稿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附件:

1.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2.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样案)

1、认真分析文本,深入把握教材。

2、突出设计新意,体现课改观念。

3、注意语言表达,突出设计逻辑。

1、设计时要注意有理有据。即要指出新课改的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支撑和指导自己的设计,会让教学设计更加有理有据。同时,考生在环节设计结束后,要注意进行总结和说理。这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导入。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哪里旅游呀?你们觉得哪里的风景最美呢?”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本节课的教学。

3、对教育设计类的题型具有一个清晰的答题思路,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常考的文本进行设计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会更加熟练的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