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校外辅导面试问题-如何看待校外辅导面试

对是不是参加校外辅导,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来决定。如果需要额外的辅导帮助,那末可以斟酌参加校外辅导。但是需要注意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老师,并且要注意控制课外活动的时间和数量,以避免影响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沟通,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

辅导班任教,需要教师资格证吗!

教育部在今年八月和九月可是没闲着,在短短的几十天里,连续出手,对于当前火热的校外培训市场进行了重拳整治。先后出台了几个措辞严厉的文件,针对的也是当前教育市场上最突出的问题,可见教育部为了整治当今的校外培训市场,可以说是花了大工夫,而且是真的下定了决心,不打算再放过这个市场的乱象了。

教育部先是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所作所为,接着又出台了新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想要从事相关的培训工作,就必须要持证上岗。也就是说以后想要在教育行业赚钱,教师资格证是必须的。

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问题最大的就是良莠不齐,这个庞大的市场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来捞金。自从教育部门严厉禁止学校的老师进入辅导机构以后,学校的老师们便很少再出现在校外了,普通学校或许有赚外快的,但是重点学校的管理严苛的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那些真正的名师几乎没有机会去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的资源本就稀少,所以就更是加剧了竞争。

所以经常出现一些坑爹的情况,培训机构里有的老师身兼多职,什么都会干,还有的老师干脆就还是师范大学的学生。我当年还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多次接到过培训机构的邀请,暑假去当家教什么的,待遇都很不错。但是,这些老师的教学质量都是有些瑕疵的,虽然是大学生,但是由于没有经验的缘故,有时候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成就。

而就在今天,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教育局都要做好整改工作,务必要在年底之前完成所有的整改工作。而在这份《通知》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求现在培训机构的老师,要参加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经过考试后未能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将不能再继续留在教育岗位上,各大培训机构将不能再聘用她们继续任教。

《通知》里的措辞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很明确,这份通知就是针对各大培训机构的教师们来的,就是为了整顿教师们的素质问题。教育部的意思是培训机构可以办,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这样做,确实可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更高,让那些混日子的教师不能再混入到教师队伍里来。这份文件在原文里的几点要求大致总结了出来,就是下面这几点: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条件,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不得继续聘用。要将整改工作纳入中小学开学检查,将是否存在“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强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也越来越规范了,希望教育部的重拳出击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校外的培训市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毕竟,不管教育市场怎么样,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

双减政策是国家大力度改革教育制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政策保障。近年来校外教育的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学校教育慢慢在整体教育的占比中失衡,“双减”政策不是为了让校外教育机构彻底消失,而是规范化管理。

一、“双减”政策的好处。

“双减政策”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力,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就意味着对校内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促进学校和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从社会层面来讲,双减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公平,让我们的考试不再被物质条件所束缚,每个人都拥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双减政策减轻家长的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从而激发年轻人生育的意愿,减缓我国的老龄化和调整人口结构,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减”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端。

“双减”政策颁布后,不少家长提出了反对的怨言:“学习时间变少了,学习到的内容也就变少了。”毕竟有些孩子还是需要“笨鸟先飞”的,需要靠专门人士的引导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才能接受知识。“双减”政策一出,不少家长一片抱怨。

因为不能去辅导班,家长的任务也重了起来。不少家长需要承担起辅导孩子作业的任务。这样不仅占用了家长的时间,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第四条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第五条 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六条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