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察领悟力的方法-如何考察领悟力

领悟力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量种方式来考察。一般来讲,考察领悟力的方法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内在的考察方法主要包括视察思惟模式、分析学习进程、检测记忆能力等。例如,通过视察一个人的思惟方式,可以判断他是不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分析学习进程,可以了解他是不是能够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新知识;通过检测记忆能力,可以知道他在理解和记住新信息方面的表现。
外在的考察方法主要是进行实践测试和实际利用。例如,可以通过完成一些需要灵活应用知识的任务来检验他的领悟力;或让他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看看他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考察领悟力需要综合斟酌多种因素,并且不能单纯依赖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视察每一个人的特点和潜力,以便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如何考察一个人的能力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突然让我有兴趣谈谈这个话题。面试中如何考察一个人其实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应聘者都积累了丰富的面试经验,非常懂得揣测面试官的心理,想一些话来迎合面试官。因此,面试官如何来把握这种考察技巧让应聘者不那么容易觉察问题的目的就很重要了。我不是专业人力资源出身,很难系统性地谈这个问题,下面分享自己所学到和领悟到的一些做法,欢迎版砖伺候。我以为,要做到让应聘者不易觉察,那么在设计问题和情景时就尽量避开工作本身,可以考虑围绕一些生活性、社会性的而且他们可能比较熟悉的话题来展开。比如,看看他下班主要都干些什么(可以由回答层层分解,追溯到一些细节),为什么要干这些(是否是为了未来的职业/事业发展),从中有哪些收获;再比如,他们如何处理和恋人、朋友之间的一些误会等等。曾经为了考察一个重要的管理岗位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我就故意拿媒体对华为文化的病诟来开始,和征询对方意见,结果表明,其对华为为何是狼性文化基本没有一个正确认识。针对应届生我几乎从来不看其在校成绩,因为这几乎说明不了多少问题,我关心的是这些应届生在学校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从所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收获了哪些东西等等。我觉得加上MBTI、DISC、九型人格等很不错的测试工具,只要问题和情景设置得非常巧妙,还是很有希望从应聘者身上考察出来一些东西来的。另外,我不是一个特别看重在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的工作经验,因为我认为企业中大部分的非技术性工作其实要拎起来,所需要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在面试时我往往会选择他们熟悉的行业和领域来展开面试。我曾经面试来自某国内著名家电企业的国际市场总监,他应聘我司的海外市场总监,而他很显然不熟悉对大众来说陌生的工业设计行业。于是,我就拿一个国内著名和一个中小品牌的家电企业分别如何开拓国际市场来展开和他的探讨。一个小时下来,大概心里已经有数,其实他即使在现有岗位上都还不具备独立规划、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诸子百家,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可以扬长而避短。比如说,从西方传过来的心理学,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叫“识人术”,有哪些识人术,让你一看一个准?
“九征观人术”即:“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意思就是说:君子让他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是否忠诚;让他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是否恭敬;让人处理纷乱事务,观察他是否有能力,向他人突然提问,考察他的知识是否渊博;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把财物托付给他人,观察他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人,观察他是否能坚守节操、有临危不惧的大丈夫气概;让他人喝醉酒,观察他的仪态和是否守规矩;让他人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观察他的本色是否表里如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老子比较看重一个人厚道、诚实、谦虚、低调的品质,希望人们返璞归真,去虚存实,所以他一直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人应该多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之道,才能领悟出更多“天道”。比如,人应该像水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善于居于底下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等等。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和“不争”,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天下莫敢与之争。他不欣赏显现在外表的美好,而更赞赏内敛的品质,于是他认为:说漂亮话的人不真实,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真正知识渊博的人不显摆,爱显摆的人往往是半吊子。这也和现代心理学所说的“越缺乏什么越显摆什么”是相吻合的,而正是因为老子读懂了人性,才得出这句识人术口诀!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论语·为政篇》
释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安的是什么心。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孔子的观人之法比较务实和客观,他一贯注重“观其言而察其行”,再结合他人做事的心境,从一个人的言论、行动和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这些只是识人术的一个方面,大家不要局限于这些,需要更多的交往,才能知道这个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交朋友,看中的是什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