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伤计入什么科目-职工工伤如何会计处理

职工工伤会计处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一般来讲,当员工产生工伤时,企业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1、 确认医疗费用:企业应将员工产生的医疗费用列入当期本钱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表露。

2、 记录损失准备金:对可能产生的长时间工伤赔偿责任,企业应当建立适当的损失准备金。

3、 核算赔偿金支付:企业应在取得法院判决或与职工达成赔偿协议后,根据实际赔偿金额进行会计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表露。

以上内容是基本的会计处理方式,具体操作需要参考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干法律法规。

职工一次性工伤补偿做账

职工一次性工伤补偿做账是企业在进行工伤保险理赔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工伤补偿的核算

工伤补偿主要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这些补偿项目需要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工资标准以及治疗费用等实际情况进行核算。企业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工伤补偿金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二、做账处理流程

1.收集相关凭证:企业需收集工伤职工的工伤认定书、医疗费用发票、伤残鉴定书等相关凭证,作为工伤补偿做账的依据。

2.录入账务信息:根据收集到的凭证,企业需将工伤补偿的相关信息录入财务系统,包括补偿金额、补偿项目、支付对象等。

3.编制会计凭证:根据录入的信息,企业需编制相应的会计凭证,包括借方和贷方的会计科目、金额等。

4.审核与记账:会计凭证需经过财务人员的审核,确保凭证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审核通过后,将凭证进行记账处理,将工伤补偿金额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三、账务处理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确保工伤补偿做账的合规性。

2.准确核算工伤补偿金额,避免出现误差或遗漏。

3.保留好相关凭证和资料,备查备审。

四、内部控制与审计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工伤补偿做账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工伤补偿做账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

职工一次性工伤补偿做账是企业工伤保险理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核算和账务处理,确保补偿金额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提高做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九条规定: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法律分析:员工工伤报销的费用做账方法为:

1、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报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月末结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职工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2、未执行新会计准则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职工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