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考热现象-如何看待国考减热

“国考”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简称,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最近几年来,“国考”热度有所降落,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计划,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所谓的“铁饭碗”。因此,参加“国考”并非唯一的选择,还有许多其他的机会和路径可以尝试。

2.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政府也在不断调剂政策和措施,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可能会影响到“国考”的热度。

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国考”的减热现象,不要过度依赖于“国考”,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计划,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政府也应当继续优化政策和制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力,吸引更多的人材加入到公共事业中来。

如何看待报考“公务员热”的明显降温

一、单凭数据分析来看,国考招录人数持续增长与报名人数连续走低形成鲜明对比。

1、舆论普遍认为,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折射出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2、然而,如果仅从招考比例及竞争比这个角度简单判定国考冷热,未免过于武断。

3、相对于其他职业,公务员身份体面、收入稳定、保障完善等依然是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角逐的对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并未缓解,公务员考试在学生的选择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二、通常认为,国考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诸多方面,不仅影响个体命运,更像是社会的晴雨表,透露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

1、具体说来,扩招后的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迎来“双降”,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政风反腐的深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举措,一些公务员不合理的福利待遇受到制约,修正着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

其次,今年国考首次将公考和遴选分开招录,报考职位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盲目报考和跟风报名情况减少。

此外,今年国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国考,出现组织作弊行为将最高获刑7年、报名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等规定,随意报考和试考的考生也在减少。

三、对社会运行系统而言,每一个职业和岗位都很重要,公务员只是其中一个职业,无论国考降温与否,都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是个人选择的间接体现而已。

1、关于国考,报与不报,每个选择背后都有着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纠结和妥协,但无论做何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和肯定。

2、学校和社会要做的,依然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毕竟在政府上班非常的稳定,就算遇到经济危机就不会轻易的被裁员,可是在企业上班说不定哪天都被公司辞退了,在国考报名的第2日,总报名人数就超过了33万,后续报名的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这也能看出当前考公非常的火热,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就是想要进入体制内。

现在的大环境不行,经济发展受阻,再加上疫情的反复爆发,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有不少应届生毕业就失业,所以他们就非常看重问题,而且有不少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进公务员,毕竟以后的生活也会更加的坦途,有一些年轻人纯属就想躺平,这在一些民营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在政府上班压力就要小很多,而且工作轻松,工资也非常的高。

我觉得当前考公热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都选择考公务员,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更没有办法去发展当前的经济,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很多的清华北大学生竟然到学校里面教书,这些高材生都是国家花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培养的,结果他们没有去该去的研究岗位,这就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我觉得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的选择考公,有不少年轻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都在考公务员,于是自己也在考,甚至有不少人根本就不去工作,整天在家里看书,就是为了尽快上岸。觉得大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途径,如果确实想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我建议还是要到企业进行奋斗,如果自己想要为人民做贡献,我觉得考公务员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