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怎么改革-地市级报社如何改革
对地市级报社如何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斟酌:
1、 提升内容质量:地市级报纸的内容质量和深度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浏览体验和满意度。因此,可以加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提高新闻选题和报导的质量,同时加强财经、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报导。
2、 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数字报、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行和互动,拓宽覆盖面,增加影响力。
3、 增强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量元化经营、创新广告情势、发展在线付费业务等方式,提高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增强盈利能力。
4、 加能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材,包括编辑、记者、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人材,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5. 扩大影响范围:可以通过与其他媒体合作,扩大影响力,也能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提升公众形象。
地市级报社需要适应时期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革,提升本身的竞争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光明日报社社长是什么级别
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的关系就像地方党委和政府主官一样,级别相同,但因为权力和地位不同,实际上存在明显的一二把手区别。
一、首先来看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党管媒体是基本规则。尤其在传统媒体中表现最为明显,不管纸媒还是电视媒体,无一例外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公益性机构,也就是事业单位,其中以差额拨款的公益二类居多。报社就是其中典型。
过去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均设立了党委直属的地方报社,级别比照同级党政部门设置。比如中央层面,人民日报社是中央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省级日报社则是省委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委宣传部管理;市级日报社为市委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县级日报社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
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后,县区一级的报社和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机构整合,重组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县区一级日报社已不存在,因此现在保留日报社设置的基本上在地市级以上。
不过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也只有地市级以上日报社才会设置社长和总编辑职务,县区一级即便设有报社,一般只设社长,而不会设总编辑。社长管全盘,倾向行政事务,总编辑管采编,职责倾向业务,两个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地方报社特有的管理体制。
二、社长和总编辑的行政级别
目前,全国多数日报社都是社长和总编辑分设的格局,也有部分报社有或社长总编辑一肩挑的惯例,或者阶段性分设。
社长和总编辑的行政级别,与其报社所在层级直接关联。如果是中央级媒体,比如人民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因为人民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和总编辑自然是正部级干部,也就是管理一级职员;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是副部级机构,社长和总编辑则是副部级干部,即管理二级职员。以上社长和总编辑均由中央任免;省级日报社三定是正厅级单位,其社长和总编辑则是正厅级干部,即管理三级职员;地市级日报社为正处级单位,社长和总编辑对应为正处级干部,即管理五级职员。
由上可见,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在行政级别上没有区别。
三、报社社长和总编辑谁大
单看行政级别,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级别相同,存在于谁大谁小的讲法。不过实际上,报社社长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总编辑仅仅是二把手。涉及决策方面的问题,总编辑并不能单独决策,很多事情仍要听命于社长,或者说要以社长意见为主。
有几点可以佐证:
1、社长是日报社的法人,对单位负全责,责任大权力越大,说社长是日报社的NO1,在法理上首先得到了明确。
2、社长一般是日报社的党组书记,总编辑是党组副书记,同级别干部排序首先看党内职务,社长作为党组书记政治排序大于总编辑理所当然。
3、很多地方的日报社社长一般由当地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总编辑几乎没有兼任的惯例,宣传部代表党委管理媒体机构,社长有机会兼任宣传部副部长,政治地位显然高于总编辑。
4、从分工来看,社长管全盘,负责主持报社工作,召集报社的党组会决策报社的三重一大事项,可以说报社的所有重要事项都需要社长来决策。而总编辑重心是管采编,涉及采编上的事情一般由总编辑说了算,总编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编委会、编务会,决策采编事务,社长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但是无论编委会还是编务会都是在报社党组领导下的业务会,原则上都需要服从党组安排,实际上都需要听从社长指挥。
5、从前景来看,报社社长的发展路线还是比较多元的。以地市级日报社为例,资历老的社长可以一步到位提拔副厅,担任地方领导或者省直机关副职;强势的社长也可以调任县区担任书记、县区长或者调任其他市直部门正职;再不济原地踏步也是党委部门的一把手,政治地位摆在那。而总编辑作为业务干部,别说提拔副厅或调任县区任职,有机会转社长都属于进一步使用,两者在发展空间上存在事实上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社长地位普遍高于总编辑的重要原因。
(一)加强媒体建设,打造媒体品牌。按照体制改革、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与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努力加强媒体建设,积极调整媒体结构,并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新闻宣传水平,打造了良好的媒体品牌。一是壮大媒体实力。近年来,经过不断并购、重组,壮大媒体规模,优化传媒结构,创新业务组合,形成了《临沂日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沂蒙手机报》、《东方青年》、《少年天地》、《领秀生活》、琅琊新闻网站“四报三刊一网站”的媒体新格局;以科技进步引领传媒革新,创办移动新媒体,在全省地市级报社中第一个创办《沂蒙手机报》,还重头推出多媒体数字报纸等。二是调整媒体结构。在加强媒体建设的同时,调整优化内部结构,明确各媒体定位,稳固和培育各自的主流读者群。《临沂日报》突出综合性时政生活类大报和党报主流媒体的特色,立足时政,体现综合,全力打造“主流媒体,时政大报”;《沂蒙晚报》突出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特色,创造第一品牌、第一影响力;《鲁南商报》突出综合性经济生活类报纸的特色,立足临沂、覆盖鲁南;《东方青年》、《少年天地》和琅琊新闻网站也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创新,扩大影响。通过调整,凸显了媒体特色,优化了区域媒体结构,形成了互补优势和群体优势。三是注重品牌建设。高度重视加强媒体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媒体品牌建设。实施版面改革“五个一”工程和新闻精品化工程,加强媒体质量管理,有力地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几年来,在山东省新闻奖、山东省市地报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的评选中,共有900多件作品获奖;《临沂日报》、《沂蒙晚报》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级报纸,《鲁南商报》多次被评为良好级报纸。
(二)坚持市场化经营,保持报业经济稳步增长。坚持以市场化经营为先导,不断拓宽经营渠道,深化经营模式改革,推进报业市场化进程,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大力发展主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广告代理和自办发行体制,大力发展主业经营,构建了以报刊发行为龙头,以广告为支柱,以印刷为骨干的报业产业体系。报业出版发行公司被评为“全国发行优秀集体”;印刷公司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印刷“百强”企业。二是积极培植新生产业。先后创建和起运了新闻大酒店、新闻旅行社、新闻图片社、信息科技中心等经济实体,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多元化经营项目对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加大。此外,积极延伸“媒体产业链”,通过承办、举办CBA联赛、WCBA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运作,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采取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贴息、招商引资等办法,建起了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临沂新闻大厦,2003年底正式竣工启用,树立起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崭新的形象。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印刷技术改造,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70亩的印务中心。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建设了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大楼。加快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计算机等设备,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同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盘活有形无形资产。
(四)注重文明和谐建设,焕发生机和活力。一是举办媒体文化活动。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三项学习”教育、群众性文明创建等媒体文化活动,征集社徽、社歌,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用“团结、拼搏、奉献、争先”的精神教育人、鼓舞人,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文明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报业发展营造了和谐的媒体文化氛围。先后被评为全省新闻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开展赈灾募捐、扶贫帮困、“三下乡”、荒山绿化和救助孤儿、贫困大学生、重病患者等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的意识。连续多年荣获全市“千村帮扶”工程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此外,还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改革干部任用、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下一致,竞争有序、左右协调、富有活力的管理机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5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