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参公是什么意思啊-事业单位参公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公单位的编制和领导职务职数不由地方人事部门肯定,按上级组织部和编制委员会的规定进行管理。参公单位的编制、职数和人员的录用、考核、提升等事项都要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依照《国家公务员法》的要求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与行政机关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是,在待遇、管理等方面,参公单位工作人员享受与行政机关公务员相同或相近的待遇。参公单位主要是指依照国家事业计划和行政管理体制设置的社会公益性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环保、计生、文物、档案、消防、交通等行业和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
什么是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参公单位一般是公务员单位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其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公务员编制。待遇与公务员一样的,但是有时还是会被其他单位看成是事业编或者不是公务员。
参公事业编有哪些单位
参公事业编有不少,一般控制在事业单位总量的15%以内,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参公的事业编,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单位中:
1、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可能使用参公编
以前有些事业单位承担了行政职能,为了更好开展相关工作,使用了参公事业编制,这次机构改革,提出统筹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面临了改革,改革完成后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群团组织可能使用参公编
少部分群团组织使用了行政编,大部分群团组织使用的是参公事业编制。这是全国相对比较统一的模式,群团组织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但是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依旧有关章程开展工作和履行职责,新的公务员法也还有参公的概念,这类单位一般会维持参公。
3、行政执法单位可能使用参公编
由于行政编制较为紧张,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数量较多,现在也有不少行政执法单位使用的是参公事业编制,现在正在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现在五大领域先行推进。五大领域完成后,也可能涉及其他领域。这类单位维持参公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是什么
1、编制上的区别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
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职工却没有公务员的身份,而且编委会又不可能扩大行政编制数额,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参考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
2、名称上的区别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看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就可以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进行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但不叫“机关”。
3、待遇上的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4、转任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在某些省份,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这公务员转任与参公转任的区别。参公人员转任比公务员转任有难度,在某些情况下,参公人员转行政编也要进行考试。
5、与普通事业单位的区别
参公单位与普通事业单位不同。在人事制度方面,参公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普通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
第五十九条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分裂活动或者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五)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对批评、申诉、控告、检举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七)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八)贪污贿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九)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十)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一)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三)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十五)违反有关规定参与禁止的网络传播行为或者网络活动;
(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八)违纪违法的其他行为。
第一百一十二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公务员和参公,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扩展
一、参公
1、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2、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3、编制性质: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4、待遇区别: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5、人员调动: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如果相互调动,公务员调动为参公,编制上会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相应的,如果参公要调动为公务员,编制上也会从事业编转为行政编制。二、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1、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3、事业单位分三类: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每一类的意义也不同。(1)全额事业编制,指的是由财政部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防疫站、公办干休所等。这类的工资全部都由财政部拨款,工资和绩效不挂钩。
(2)差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制,是事业编制的一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3)自筹自支事业编: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4、事业编和公务员晋升渠道差异大吗(1)一般情况下,参公的晋升与公务员没有太大差别,可直接提拔。
(2)而其他事业编制,则很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试,评中级、高级职称来进行职级的晋升,如果事业单位的人希望可以做行政领导,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来获得晋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5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