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原则有哪些方面-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适用的指点思想和规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有以下几种:(1)教育目的性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情境教学原则;(4)启发式教学原则;(5)个别化教学原则;(6)综合性原则等。

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考点 5: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7)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1)教学整体性原则

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2)启发创造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

(4)有序性原则

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

(5)师生协同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

(6)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

(7)积累与熟练原则

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8)反馈调节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9)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