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科举考中有哪些说法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一种提拔人材的制度,通常被称为“贡士”、“贡生”或“进士”。它始于隋朝,并在唐代得到完善和发展。科举考试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程序,考生需要通过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才能被录取。关于科举考试的说法有:“金榜题名”,指的是考上科举考试并获得优秀成绩;“榜上无名”,指的是未能考上科举考试;“状元及第”,指的是取得科举考试最高奖项——状元头衔;“进士及第”,指的是取得科举考试次高奖项——进士头衔等。

会试的考中者被称为什么

会试的考中者被称为:贡士或中式进士。

会试的释义:

1、会试是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较殿试低一级的考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

2、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的礼部试(省试)。会试之称始于金朝,元、明、清沿用。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3、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明清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会试流程

1、进场准备

在会试当天,考生们需要提前到达考场,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入场。考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考试工具,如毛笔、墨汁、印章等。同时,考生们还需要穿戴整齐,以展现自己的仪态和修养。

2、验身签到

考生进入考场后,需要进行验身和签到。验身是为了确认考生的身份和身体状况是否符合考试要求,以确保公平和公正。

3、分配座位

考试开始前,考生们会被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分配到各自的考位上。座位的分配通常是按照考生的考号或姓氏的笔画等进行排序。

4、考场纪律

在考试进行期间,考场内要求保持严肃和安静。考生需要遵守考场在考试进行期间,考场内要求保持严肃和安静。

5、考题发放

考试开始后,监考人员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发放考题。考题通常是封装好的,考生需要在监考人员的指示下打开封条,并开始答题。

6、答题时间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的答题工作。在答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清晰地书写,注意字迹工整和规范。

7、监考管理

在考试期间,监考人员会对考生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他们会巡视考场,确保考生们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行为。

8、试卷收回

考试时间结束后,监考人员会按照一定的程序收回考生的试卷。

9、离场

考试结束后,考生可以离开考场。离场时,考生需要保持秩序和安静,以免影响其他考生的答题。

不是“中弟”,而是说“及第”,详解这个词:

1、简介: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2、补充解释考试考中的其他说法:

披宫锦,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如《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也说“登第”。相关记载如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又如《祭妹文》中“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龙门,龙门是个地名,又称禹门口。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指出了龙门之难登,但只要登上龙门,就可以成龙,故有“一登龙门,升价十倍”之说。于是,人们就借此来比喻,把因得到名流推荐而得提高声誉的人称为登龙门。由于唐代科举,很倚赖名流推荐,于是人们又把考上进士称为登龙门。

烧尾,据上述“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当鲤鱼跳上龙门时,就会“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所以唐代的举子考中了进士后举行的盛宴,其中的一道菜必须是烧鲤鱼,这种宴会被称为“烧尾宴”。因此,又有人称中进士是“烧尾”(见《封氏闻见记》)。

折桂,_诜曾在与晋武帝的一次对答中,以月亮中的桂树枝指代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人才。后来白居易写诗祝贺其弟连中三元及第,写道:“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就是用折桂比喻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