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什么什么排比句子-工匠精神是什么什么排比句
"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专注,一种执着;它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每个动作里,每次创新中;它是精益求精,是寻求完善,是不断超出。工匠精神是用心去制造,用智慧去创造,用灵魂去塑造。工匠精神是坚守传统,坚持创新,坚持质量。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种对产品非常酷爱的情感,是一种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一语文必修4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工具生产到器皿制作,实用与鉴赏、物质与精神,其间的融通与升华往往妙不可言。《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那种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跃然于诗句之间。
器物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亦然。曾侯乙编钟高超绝伦的铸造技术和近乎完美的演奏性能,记载于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那种至高至上的追求将中国瓷艺推向一个历史巅峰。这些都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工匠做出来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要可“饰”,要既满足实用需求,还具备赏鉴品性,这就需要工匠用心、用脑、用情;另外工匠的劳动有规矩,有法度,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言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美国《纽约时报》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是一个乡村木匠,因为痴迷而爱上艺术。在他的画笔之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冰指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会了不少生物学知识。做工匠易,做有精神的工匠,需要不断求索的心性,长期践行不辍。齐白石先生堪称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巨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太行山区的王俊川14岁拜师学唱襄垣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平遥推光漆艺有2000多年历史,以手掌推出光泽及描金彩绘而出名,为了不让这项工艺失传、变味儿,传承人薛生金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用天然大漆制作工艺品,还手把手培养出200多名学生和十多名徒弟。王星记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当年进厂一学就是13年。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但这是掌握技艺的必由之路。这些传承人经历各异,但对文化技艺的理解却惊人的类似:首先是热爱,再就是苦练,还有就是责任,因为他们肩负着让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继续流传的使命。
在当前的艺术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也在于这一精神诉求承受着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此前在艺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艺术创作者忙于艺术社交,疏于潜心创作的现象。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追逐功利、无法静心、潜心,就难言创作,更谈不上追求那种物我相融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艺术之名,也难副其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等等,艺术精品的打造不能舍弃这些要求。
“工匠精神”的树立,还需要全社会对工匠的敬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者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赞赏和敬佩,“艺术工匠”才会人才辈出。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朝向真才与精品,艺术工作者就会潜心于艺术的精进。
自古而今,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乏“工匠精神”。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中国艺术繁荣需要涌现大批踏踏实实的“艺术工匠”。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专于道、精于技,才会造就出一批批真正的艺术家,诞生真正的时代艺术精品。
(摘编自定舟《艺术创作的工匠之思》,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内容上不属于表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技艺非凡,工作精益求精,中国第一代大飞机上有很多零部件是他亲手打磨出来的,他打磨的飞机零部件百分之百合格,好比精美的艺术品。
B.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郭先生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建议把句中的“是”改为“这”,郭先生认为这样改很恰当,一字之差,表达就够味了。
C.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突出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D.唐朝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其中“敲”字初拟用“推”字,不能确定,便在驴上用手做推敲之状,不觉冲撞了韩愈的马队,韩愈见状问其故,劝他用“敲”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纽约时报》曾对齐白石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艺术家徐冰则道出了齐白石能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具备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B.许慎《说文解字》从字面上解释了“工匠”的含义,徐锴讲的是对“工匠”工作的要求,本文作者则对许慎和徐锴的阐释作了细致、深入的解读。
C.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它的铸造技术高超绝伦,其演奏性能十分完美。
D.《诗经》中对工匠们加工骨器、象牙、玉石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作情景的形象描述,生动地表现出工匠们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在艺术创作领域倡导“工匠精神”有不小的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艺术创作者心气浮躁、追名逐利,不能潜心创作,其结果是作品名不副实。
B.唱襄垣鼓书的王俊川,推光漆艺传承人薛生金和檀香扇“拉花”技术传承人孙亚青,三人职业不同,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却是相同的。
C.艺术创作与器物制造一样,都需要“工匠精神”,不论是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钟,还是作为瓷器的汝瓷,抑或是齐白石的画作,都是“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D.艺术精品的打造需要“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树立和发扬光大需要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全社会敬重工匠的良好风气、传统、文化习俗、评价机制和政策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
文/郭军平
鹳雀楼果然名不虚传,在坦平如砥的黄河岸边,在远山若黛的映衬下,显得楼宇巍峨,气象峥嵘。那一层一层的台阶,似有烘云托月之势,让游客在攀登之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当年的王之涣也是这样登楼的吧!
一千多年前的蒲州,那是一个人烟阜盛三省通衢的京畿要地。高大的城墙,巍峨的楼宇,林立的商铺,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流——贩夫走卒、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为一时之盛,让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历史名城,成为名流荟萃、兵家必争之地。王之涣就这样来了,他来的时候,大概正是四十多岁。而此时,他已经在当时的诗坛声名远扬了。据说当时的旗亭画壁就记下了他的诗名。他与七绝圣手王昌龄、边塞诗人高适齐名。适时他们三人同饮,旁有歌伎助兴。当时歌伎们就纷纷弹唱着他们的诗歌,三人斗诗,论美传唱(看谁的诗能被其中最美的一位歌伎传唱),而竟以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胜出。此段文人逸事,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王之涣当时诗才的不同凡响。而这一次斗诗也让我们看到了王之涣豪迈洒脱风流不羁的性格。
三省通衢、京畿要地的繁华再一次吸引了王之涣地到来。而此时,这座位于黄河岸边高大宏伟、气宇不凡的鹳雀楼仿佛也在等待着他的到来。王之涣感觉自己的人生需要一次提升,而鹳雀楼仿佛就是他生命中的知音一样,为他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人生问题提供了一次解决的机会。
晚饭过后,王之涣和往常一样,总要邀上几个知心文友谈诗论文,倾谈怀抱,指点江山。他们边走边聊,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登上了这座可以极目远眺的'鹳雀楼。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大河奔流,气势滔滔,昔日作为军事要塞的鹳雀楼此时在大唐盛世里已经开放。这里成为游人放松休闲娱乐的极好之地,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纵横才情抒发怀抱的快乐场所。王之涣历来性格豪放,为人倜傥,洒脱不羁,他与文友边走边谈,吟诗弄赋,好不快哉!
千古文章在立意。立意高则高,立意不高,其文则必下矣。这是王之涣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他在寻求一个突破。是啊,文友们在鹳雀楼上留下的墨宝已经不少了,加上古代文人们的作品更是不胜牧举。可是,这些都令他很不满意。他要独辟蹊径,才能翻越这些充满陈词滥调的大山。他在苦苦思索……看着文友们意气风发地指点着黄河落日的壮丽风景时,他突然醒悟了,随即吟咏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到他的大声吟唱,文友们突然静默了,旋即掌声四起,立马有人拿来笔墨,让大诗人临场挥毫。王之涣大笑几声,毫不客气,龙飞凤舞,笔走龙蛇,乘兴写下《登鹳雀楼》四句二十个字。
不久,这首诗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蒲州大街小巷,飞遍了黄河两岸,飞遍了盛唐乐坊,飞遍了大江南北。至今,历史的天空留下了这动人的一幕,而鹳雀楼从此便在史册诗卷里扎下了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断努力进步的旷世名言。而这一旷世之音也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寻求革新创造的民族精神之中。无疑,我们的民族在这一种精神的启发下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原载《太原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即点名题意,虚实结合,写出了我登宏伟高大的鹳雀楼的仰慕心情,并引发了下文一系列的遐想。
B.作者引用旗亭画壁三才子斗诗是为了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用佳人来陪衬才子,放在文中只是润色,吸引读者。
C.鹳雀楼如果遇不上王之涣,也许就永远和其他楼一样淹埋在黄土里。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形容他们是知音相遇,因为王之涣也需要一次生命的提升。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在登楼与心灵登高的完美契合之间吟诵出的一曲千古绝唱,可谓物我合一,物我交融。
5.结合全文,说说“鹳雀楼”美在何处(4分)
6.本文发表在《太原日报》题目为“一座楼的传奇”,后来山西《发展导报》编辑改为“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你觉得哪个题目好,说说其中的理由。(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苏武传》 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平时,向来
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第二年
C.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完成
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女弟:妹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为武置酒设乐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B.①故使陵来说足下 ②故木受绳则直
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D.①虽蒙斧钺汤镬 ②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9.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B.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C.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D.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10.翻译句子(6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注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 ,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在《定风波》中,“ ”一句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结尾发“ , ”的感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热切报国但无人问津的感慨。
(4)《声声慢》的起句“ , , ”使用了一连串叠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③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④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⑤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不会更美好。
A.①④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日,很多网友吐槽“中国校服丑到爆”。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指出,统一校服能防止学生不再穿名牌来互相攀比。
B.“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共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口号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C.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②①⑤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经历: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器是否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 ①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 ,如反复检查、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 ③ ,以致手上有一股浓重的肥皂味,有人甚至把手都洗出血来。
17.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 ① ;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 ② 。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
针对此事,各方有不同反应。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不过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是类比论证吗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保持了自身与“道”相统一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天得道则清静明朗,地得道则宁静安详;
神得道则灵验时显,川谷得道则盈满;
万物得道则发展生长,侯王得道则天下太平。
如果不能这样:天不清静,恐怕就要崩裂;
地不安宁,恐怕就会塌陷;
神不灵验,恐怕就会消失;
万物不生长,恐怕就会灭绝;
侯王一味尊贵,高高在上,恐怕就会垮台。
所以贵者要以贱者为根本,高者要以下者为基石。
因此,君王自称孤、寡人、不足,这不正是以贱者为根本吗?不是吗?
所以,追求荣誉反而会没有荣誉。因此,不要追求像美玉那样的尊贵华丽,而要像石头那样坚润无光,不在人前张扬。
这一章老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阐明了得道者显现的特征。老子认为,“德”乃“道”的化身,“道”乃“德”的根本。由此可知“德”是不可以改变的,是由大道决定了的。合乎了“德”,则一切顺利;违背了“德”,就会导致灭亡。
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不论何时何地,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发展,都要结成群体和衷共济。谁都不可能独来独往,从这个意义上广而言之,不厚道无异自绝于人群,而道,则既厚于人,同时也厚于己。
什么是真正的“德”呢?
真正的“德”就是:厚道而真实.是什么就是什么。在这一章,老子是要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而真实,不可弄虚作假。
对人要厚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什么叫厚道?不负于人,不欺于人,就叫厚道。
深刻的道理往往掩藏在最朴实的语言中。做人要厚道,无论讲给谁听都像是一句略显多余却又无可厚非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俗话。认同归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面无惧色地承担起“厚道”与生俱来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呢,其实,厚道不外乎“忠厚之道”,它包含了诚实、善良、豁达、感恩、直率、助人为乐、爱憎分明等品质,浓缩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美。而对天性追求真善美的人类来讲,没有谁愿意拒绝厚道。
天行健,天按照自然规律运转着,大地厚德载物,滋生,滋养着万物。天地之道,以德为生。此便是万物变化之妙。
老子再次告诉我们做事要忘记结果和目的,只去做事,享受过程,这种工匠精神应该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所在。工匠精神是一种得道“无我利他”的心态和信仰。日本稻盛合夫一辈子建立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退休时又把自己的全部股份捐给员工,这种境界不正是得道者的具体呈现吗?
“做人要厚道”其内涵外延无限延伸,语境随意义放之四海而皆准。从老子而来,提倡“做人要厚道”,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传统美德,在大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今天,不但需要发扬光大,而且应该成为人人具有的一种涵养和生活目标。
2019-9-2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行文思路
2. 非连文本:“影视行业”——新闻评论的特点
3. 新闻报道:“嫦娥三号”——新闻的写作手法
4. 《“心里的丰碑是永远的丰碑”——对话导演张艺谋》——新闻事实
5. 新闻常识
6. 非连文本:劳动——概括优秀新闻评论的特征
7. 非连文本:影视行业——新闻评论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考点研究
一、常规考点:论证方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论证方法
相应语段
论证效果
引用论证
1.引用企业家的话
2.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
3.引用鲁迅的话和普通人的话
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类比论证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假设论证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对比论证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重大作用。
二、非常规考点:语言特点赏析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语言特色
(1)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让读者一目了然。本文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直接揭示中心论点,文中各段都有直接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两个“一定”,语气肯定,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强调了企业厚植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 妙用修辞,句式多变,凸显气势。在议论文中恰当运用排比、对偶(对比)和反复等句式,使文章华美流畅,增强文章不可辩驳的气势。
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假设论证,突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也点出了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四字词语,要言不烦,简洁生动,极具概括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排比造势——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运用排比手法的效果如下:
①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②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③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④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句式:并不是……也不是……而是……
是……亦是;是……亦是
(3)语言精练整饬,文化色彩浓厚。文章使用大量成语,使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排比句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论述力量。引用或化用诗文名句,增强了文化色彩,如引用《说文》中的话,解释“匠”的含义,引用鲁迅《自嘲》诗中的“躲进小楼成一统”澄清对匠人的错误认识等。
考点示例
一、教材文本中常规考点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行文思路
示例
行文思路
问题
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
答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就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之后的三段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2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深化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这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5段是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指出“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深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文章开头借企业家的感慨“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能够成为我的墓志铭”,点出“工匠精神”的话题。第2段阐明“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其当代价值。第3段澄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第4段深化人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怀。第5段,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呼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从全文来看,第1段引入话题,中间三段分析论述,第5段总结,都围绕“工匠精神”的话题展开,结构清晰严谨。
二、新闻评论的常规特点
1.非连文本:“影视行业”——新闻评论的特点
示例
新闻评论的特点
材料1
受疫情影响,包括2020年春节档影片《固妈》《夺冠》《姜子牙》等在内的众多影片陆续撤档。牵一发而动全身,影片撤档就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必然会对影视行业链条各个环节,以及出品方、院线、全年票房带来冲击。
电影无法上映,影视公司无法回本、收入骤减,连带影响到后面即将开拍的电影。而一旦拍摄环节陷入停滞,整个影视项目的周期被迫延长,影视公司的生存困境显而易见。影片撤档,直接影响院线经营。“院线第一季度票房收入,约占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旺季停业给院线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原大地院线总经理、现大地院线董事方斌谈到,“虽然多部春节档影片表示将择日上映,但这些作品在春节档之外上映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有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收益,也将在一度程度上挤压其他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
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许多正在拍摄的剧组被迫停工,但演员及工作人员的酬劳和吃住、场地租金费用等开销仍在继续,中小型影视公司尤其举步维艰。腾讯影业副总经理中少峰表示,小微企业是影视行业的主力,但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较低,疫情之下,可能会面临揭不开锅的局面。
“小企业不仅要承担房租,还负担着停拍后人员费用及拖期超支。筹备项目不能如期开机,资金成本会进一步升高,小企业融资变得艰难。”大盛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安晓芬说。疫情究竞会给全年电影票房带来多大影响?“据以往经验,春节档七天票房约占全年票房的10%,二月至四月的票房大概是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说。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线下的演艺活动也陷入停滞。“2020年春节本应是演艺行业转暖的好时机,但眼下演出市场基本处于冻结的状态,这给我们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练华看来,“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影视行业:庚子开年“行路难”》)
材料2
疫情带来危机,但危机孕育新变。
《囧妈》率先破局,转向线上播出。在原大地院线总经理、现大地院线董事方斌看来,这是一个“三赢”的选择:“《囧妈》如果不能在春节档上映,票房可能会比较固;线上平台方特别想利用春节档提升流量和品牌知名度,两家各取所需;宅在家里的老百姓也乐于免费观看新片。”然而,这样的选择打破了影院“窗口期”的规则,发行方和院线已为《囧妈》的宣传推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将成为“遗留问题”。
尽管这种线上发行方式的利与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特殊时期的这“一小步”,可能会催生新的变革。方斌预测,未来电影市场即将清晰“分层”,电影放映的渠道会逐步清晰,制作方也方便根据不同的媒介来定位创作内容。
不论行业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好作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江海林希望行业企业能抓好前期创作,做好题材储备。对编剧行业来讲,车歇人不歇,编剧的活儿不能停。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把剧本创作先繁荣起来,可以逐步地辐射到后面各个环节,有利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复苏。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呼吁:“电影人要利用好这段空白期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满足观众的需求,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天津银光院线副总经理陈伟新表示,电影人可以在这段时间梳理思路、加强运营管理和业务方面的学习。以往绝大多数影院都是靠优质电影活着,有大片就很滋润,可大片并不常有,影院要改变靠天吃饭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想方设法将影院的线下流量抓取到线上来,实现流量的二次变现和多次变现,增强抗风险能力。如此一来,即便因为疫情不能营业,院线也可以有其他收入。
此外,饶曙光表示,行业内许多中小型电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够强,除自身努力调整外,也希望得到主管部门能够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减税降租等方式帮助中小城市院线渡过难关。汪海林也表示,如果有主管部门的统一引导和鼓励,有相关的政策支持,相信影视行业能很快迎来复苏。
“疫情对行业的冲击确实不可低估,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时此刻,影视行业更要精诚团结,共同战疫。千磨万击还坚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相信经此一疫,我们的影视行业在复苏之时,一定更加生机盎然。”饶曙光说。
(摘编自《影视行业孕育新变苦练“内功”待复苏》)
材料3
春节以来,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人们都选择“宅”在家里,娱乐需求也转至线上。“线上娱乐的爆发实际上是疫情催生的文化产业的一次加速转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娱乐产业开拓新的场景、新的机会和业务的新空间,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娱乐产业会出现数字化、融合化的趋势。疫情之下,“冲上云霄”是娱乐行业积极的自救行为。
范周表示,线上娱乐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未来仍需加强优质内容的供给,要打造优质的文化体验,就要利用科技手段打破虚拟与现实界限,从单纯复原现实到创新玩法、营造新体验转变。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也认为,此次线上娱乐新的尝试与探索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许多可能性,随着5G、AR和VR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线上模式将成为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疫情期间是培育用户线上文化消费习惯的集中时期,消费者对线上娱乐的概念进一步了解,接受程度进一步加深,为未来线上娱乐方式的推广打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范周表示,用户对线上活动的热烈反应给未来行业转型带来了信心。如何在发挥线下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有特色的、多元的、创新的细分产品和玩法,走出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此外,随着线上娱乐市场的扩大,各种新内容、新模式乃至新业态层出不穷,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新挑战。范周认为,有关部门要尽快形成内容、平台、版权规范的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在线和离线的标准统一,引导企业主动合规、高效合规。
加强监管的同时,如何促进线上娱乐新业态的健康发展?范周建议,有关部门可通过优化审批手续、创新审批程序,同时减费、免租、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创作精品网络视听作品等方式进行扶持。北京市出台的文化企业“28条”就有针对性地给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娱乐产业众多优惠与扶持政策,包括缩短网络视听产品的审核时间,提供作品著作权网上登记、著作权纠纷线上调节等,值得参考和推广。
(摘编自《破壁融合创新玩法疫情催生“云娱乐”》)
问题
新闻评论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其特点。
答案
①针对性:2020年疫情爆发后,线下影视娱乐行业大受影响,针对当下影视行业困境,展开评论,寻找解决路径。
②准确性:引述影视行业著名人士的相关评论,便于读者准确真实了解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特征的分析概括能力。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针对性是指新闻评论所针对的新闻事件,以及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综合所给的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标题可知,本则新闻评论主要是对疫情之下线下影视娱乐行业的现状,以及寻找的解决路径进行评论。
由材料一的标题“影视行业:庚子开年‘行路难’”以及各个段落的中心句可知,这则材料主要是探讨当下影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由材料二“疫情带来危机,但危机孕育新变”,以及材料三“破壁融合创新玩法疫情催生‘云娱乐’”等内容可知,后两则材料主要针对解决当前影视困境的路径进行评论。
本则新闻评论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文中所引述的影视行业著名人士的相关评论,如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引用了大盛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安晓芬、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北京春秋永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练华等人的话,这些影视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的原话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加真实准确的了解影视行业的现状。
2.新闻报道:“嫦娥三号”——新闻的写作手法
示例
新闻的写作手法
文本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感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我国发射的第3颗月球探测器,也是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携带有一台无人月球车,重3吨多,是我国设计最复杂的航天器。
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问题1
运用新闻相关知识,对本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文章首段是导语部分,点明新闻的主要内容,即“嫦娥三号”登月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2)文章采用倒叙,先写“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月球车“胸前”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再写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首先要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如结构上,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导语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总括,主体部分是对主要内容的具体阐释或补充;如谋篇布局的技巧上,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
然后结合本文具体分析这些特点。
如内容结构上,第一段是导语部分,“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交代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下文是对这一内容的具体分析和补充。
如谋篇布局的技巧上,材料使用的是新闻常见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也就是把新闻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按照事实的重要性和读者的关注度来安排内容,比如本文的最主要内容是“‘嫦娥三号’落地成功,五星红旗登月亮相”,作者就是把这一内容放在第一段介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6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