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注册是什么意思-电子注是什么

电子注是一种以电子情势表示的注释或标记。它们可以在文本、图片或其他文档中添加,以便更容易地理解、援用和搜索。电子注通常包括附加的信息,例如作者、日期、引文或关键短语等。

在计算机软件中,电子注可以被创建和管理。例如,在Microsoft Word中,用户可以通过在选定的文字上点击鼠标右键来创建一个电子注。这些注释可以包括额外的文本、链接、图象和其他媒体元素。

电子注也被用于数字文档和数字图书馆。在这类情况下,它们可以帮助用户查找和理解大量的信息,并提供一种方式来追踪和管理文献和资源。

电子注是一个有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和利用他们的信息和资料。

什么是学籍的电子注册,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是指高校通过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在网上核对新生录取信息,包括:考生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入学年月、录取院校、专业,层次(本科、专科<高职>、预科),录取类型(统考、单招、保送等)。复查合格的方可取得学籍。

学籍电子注册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相衔接,经过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获得的毕业证书才能进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200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

2008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学籍学年电子注册。

扩展资料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

第二章学籍电子注册

第七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机构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审核考生录取数据,将审核通过的数据报送教育部汇总复核后作为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以下简称学籍注册)的依据。

第八条高等学校对报到新生进行录取、入学资格复查,对复查合格的学生予以学籍注册,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对放弃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取消入学资格的学生予以标注。

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基础培训阶段研究生的资格复查由招生学校负责。预科培养和骨干计划基础培训的预科学籍标注由培养培训学校负责。预科培养培训结业后转入招生学校,由招生学校进行新生资格复查和学籍注册。其他预科生由招生学校负责。

普通高校学生(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专科起点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等)在同一学习时段,只注册一个普通全日制学籍。跨校联合培养学生,在录取学校进行学籍注册。

第九条按照特殊政策录取的学生应标注其录取类型。如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含免费医学、免费师范、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扶贫计划等本科生,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研究生)、定向生、国防生、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生等。

第十条学校在学籍注册中发现录取数据有误或缺失的,由学校向省级招生部门提出申请,省级招生部门核实后将修改意见或补充录取数据报教育部,并将相关结果及时反馈学校。

第十一条学籍注册后,学校应告知学生及时查询。学生可登录学信网实名注册后查询、核实本人身份信息和学籍注册信息。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从学生入学次年起至毕业,应在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学年电子注册(以下简称学年注册)。

学年注册包括在校生新学年注册(含注册学籍、暂缓注册等)和上学年学籍变动(含留级、降级、跳级、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保留学籍等)、学籍记载(含学业考试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奖惩情况等)、学籍注销(含退学、取消学籍、开除学籍、死亡等)以及学生取得的其他证书(含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等)的标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无需标注留级、降级、跳级情况。

第十三条学年注册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完成。学籍注销应在学籍处理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四条学生离校后学信网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籍注册信息、学年注册信息作为学籍档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