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父是什么意思啊-茶道之父是什么

陆羽是被人们称为“茶道之父”的人。他被认为是茶叶和茶文化发展的先驱,被誉为“茶圣”。他的《茶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对中国的茶文化和茶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庖丁解牛与千利休的茶道:美、侘、心

千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师,先后在日本战国时代做过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头,他创建的“和、敬、清、寂”的“草庵茶道”,对日本文化影响既深且广,他是日本当之无愧的茶道之父。

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与禅宗结合的产物,而禅宗是fojiao中国化的结果,fojiao中国化是fojiao在中国传播中不断吸收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而其中对fojiao影响最大的应是庄子的思想。

2013年12月上映的日本电影《寻找千利休》,是对这一历史的艺术再现。抛却电影中丰臣秀吉和千利休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谈,就千利休的茶道所体现的精神来看,跟庄子“庖丁解牛”的思想如出一辙,可用“美、侘、心”三个字来概括。

当丰臣秀吉让千利休在交出茶壶和死亡中选择一样时,千利休说出了那句最经典、最有震撼力的台词:唯有美丽之物才能让我低下头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qiefu,成为美丽的殉道者。

千利休把美贯穿于茶道,并且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摄人心魄的美,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场景一:千利休在夜色中缓缓打开茶盒,然后往茶盒里慢慢注入清水,茶盒里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倒映的月亮与盒底的花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幕震惊了织田信长。

场景二:千利休端起灯,灯罩上两只小鸟在灯光的照耀下投射到墙壁的画上,画上的红梅枝头好像正站着两只小鸟,展翅欲飞。千利休的妻子被丈夫深深折服。

场景三:当一众人端起茶碗,千利休推开了花格门,随风飘落的樱花花瓣飘进茶碗,那是一种多浪漫多美丽的场景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解牛的动作合于《桑林》乐章的舞步,声音合于《经首》乐章的韵律,文惠君看庖丁解牛也看呆了,这哪里是解牛啊,分明是舞蹈,这是艺术啊,是美的享受!

可见,解牛也好,泡茶也好,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艺术,成为美丽的事物。

侘寂,是日本的美学,侘茶,是千利休创造的茶道。

千利休追求的美,不是那种富贵繁华之美,而是一种老旧的、充满岁月感的美,是那种质朴自然,简单甚至粗糙的美,即所谓的侘寂之美。

前文所举借用月亮和樱花的例子,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体现,千利休只是利用了自然中的事物,简简单单就达到了美的境界。

格子拉窗,小炉床,土制的柱子和天花板围成壁龛,弯腰才能穿过的小门......凡此种种,莫不为美。

电影结尾处,他的妻子回忆千利休对完美茶道的极致追求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千利休的极致完美,就是这样一种简单质朴老旧的事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游刃有余的庖丁,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的庖丁,所用的解牛刀,既没有一月一换,也没有一年一换,而是用了十九年之久。

千利休土制的壁龛、粗糙的茶碗,庖丁用了十九年之久的解牛刀,其中都蕴含有惜物之情,就是这样简单质朴之物,它们穿越了时空,承载着人事,具有无法阻挡的令人震撼的美!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千利休留下的这首诗,是对他茶道精神精准的解释。在千利休看来,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的动作,单纯的生活,是超越了知识与技能的境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就在于他解牛时是以“神遇”而不是“目视”,刀所到之处其实就是庖丁心力所及之处。他是用心在解牛,刀只是心的工具。

千利休的“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和庖丁的“神遇”一样,都是一颗道心,道进乎技之心。

所谓道心,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心安于所做的事情上,比如喝茶就是喝茶,解牛就是解牛,不要想着其他的事情,不要心起妄念。

大道至简,从心出发的就合乎了道。

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人却把茶道发展到了极致,其实也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思想应用到了极致!

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在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宝库啊!

奇帆齐微课 22年度年度营第128篇,1550,计2083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