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概全是什么谬误-以偏概全属于什么谬误

"以偏概全"是一种逻辑错误,指的是仅根据一部份信息或样本就得出对整体的毛病结论。这类错误通常会致使对事物的毛病理解或对问题的过度简化。

例如,假定你看到一只猫在垃圾箱里寻觅食品,你就得出结论所有的猫都是吃垃圾的。这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由于你只看到了一个特定的行动,并没有斟酌到其他可能的情况。正确的结论应当是,这只猫可能只是在垃圾箱附近寻觅食品,而不是所有的猫都吃垃圾。

"以偏概全"是逻辑推理中常见的错误之一,需要我们注意避免。

区群谬误和以偏概全的区别

区群谬误和以偏概全的区别:

区群谬误:又称生态谬误,层次谬误,是一种在分析统计资料时常犯的错误。和以偏概全相反,区群谬误是一种以全概偏,如果仅基于群体的统计数据就对其下属的个体性质作出推论,就是犯上区群谬误。这谬误假设了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群体的性质(因此塑形(Sterotypes)也可能犯上区群谬误)。

以偏概全:读音为 yǐ piān gài quán ,意思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片面地根据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出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区群谬误起源

Ecological fallacy这名词最先见于William S. Robinson在1950年的文章。在193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中,Robinson分析了48个州的识字率以及新移民人口比例的关系。他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即代表若一个州的新移民比率愈高,平均来说这个州的识字率便愈高。

但当分析个体资料时,便发现相关系数便是-0.11,即平均来说新移民比本地人的识字率低。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是因为新移民都倾向在识字率较高的州份定居。Robinson因此提出在处理群体资料,或区群资料时,必须注意到资料对个体的适用性。

这并非指任何以群体资料对个体性质作出的推论都是错误的,但在推论时必须注意群体资料会否把群体内的变异隐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