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必备基础知识-行测干货是什么

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录用、招聘公务员、管理人员的考试科目之一。行测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思惟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常识判断能力等,涵盖数学运算、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事件排序、资料分析等多种题型。

在备考行测时,一些行测干货可以帮助应试者提升备考效力和成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测干货:

1、 刷题:行测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所以刷题是非常重要的。

2、 熟习题型: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应试者都需要熟习其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熟习考纲:行测考试通常会有一定的考试大纲,了解这些大纲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4、 做笔记:对一些易错或有用的知识点,应试者可以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来加深记忆。

5. 公道安排时间:行测考试时间有限,应试者需要公道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6、 摹拟考试:通过摹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在实际考试中的表现,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7、 考前准备:考试前应提早准备好考试所需的物品,如身份证、准考证等。

8、 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考试中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行测备考需要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备考效力和成绩。

行测备考干货行文脉络梳理文段的重点技巧

行文脉络,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也能从侧面体现出作者写作的思路。从文章创作的角度来看,最为常见的行文结构被形象地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和豹尾短小精炼,能够吸引读者,而猪肚内容丰富,能够充分论证作者的观点,只有提炼文章的精华,才能找准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公务员考试的言语科目中,行文脉络同样是梳理文段重点的技巧。

在阅读言语文段的时候,要边读边梳理文段的结构,从而确定文段的重点,这样才能在选择选项的时候少一些纠结,多一些坚定。在不同的题型中,行文脉络的用法也不尽相同:

在下文推断中,行文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找寻文段结尾的主要话题,如果文段是分-总结构,那尾句在文段中是最为重要的,是对前文的总结,一般会在尾句中出现关键话题,可以根据尾句的关键话题来确定选项;在语句填空中,如果是总-分结构的文段,放在段首的句子一般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如果是分-总结构的文段,放在段尾的句子一般起到了总结前文的作用,根据句子的不同作用可以确定相对应的选项;在语句排序中,如果选项给出的首句中出现了总括全文的观点,这样的句子适合放在文段的开头,如果给出的句子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那么这样的句子不适合放在文段的开头,而更适合放在文段的中间或结尾。我们通过两道题目来感受一下行文脉络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例1当前,由于全球贸易蛋糕的缩小,部分经济实体借反倾销,特别保护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近年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欧盟、美国等贸易实体对华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逆差,他们对此选择了日益强硬的态度,相关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着重讲述:

A.全球贸易蛋糕如何减小

B.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C.部分贸易实体的经济情况

D.中国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贸易摩擦

这是一道下文推断题,文段是分-总结构,在文段的结尾提到了在贸易出口中容易产生贸易摩擦,因此贸易摩擦是文段尾句的主要话题,四个选项中提到贸易摩擦的只有D选项,因此锁定D选项。这属于根据行文脉络确定文段尾句的主要话题,从而得出答案。

例2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B.⑥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②③④①⑥

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需要在⑥句和⑤句中来确定首句,⑥句中的这如果放在首句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因此排除A、B选项,⑤句中引出了话题北欧和北大西洋暖流,其他的句子都是在论述大西洋暖流和北欧的关系,因此⑤句属于文段的总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继续观察C、D选项,⑤句中引出了话题被大西洋暖流,而③句继续论述大西洋暖湿气流对生物的影响,和⑤句的话题保持一致,因此⑤③为绑定的句子,因此,选择C选项。这属于根据行文脉络来确定语句排序题目中的首句,从而帮助我们来选择选项。

综上所述,在阅读言语文段的时候,要梳理清楚文段的行文脉络,根据行文脉络来确定文段的核心话题或者是句子的正确位置和作用,从而帮助我们解答各类题目。希望这一技巧对各位的备考有所帮助,也提前祝愿各位考试成功!

2021年5月20日

行测靠刷题能提高。

但是行测正确率仅靠刷题上升幅度不大。你得掌握答题技巧,然后再配合着去刷题练习,这才能把正确率提上去,否则你题刷再多,也只是盲目走弯路。

行测技巧干货

1.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题要求我们快速找到考点。言语理解题型很多,包括片段阅读、选词填空、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判断等,不过在考试的时候这些题型我们不会全都遇到,只会遇到这些题型中的几个,共35—40题。言语题不少,也很考察阅读能力,分值并不算低。

大部分人觉得言语题不难,毕竟从小都在学这样的题,而且也没什么提升的可能性,所以就没有特别重视。但是你想想看,既然不少人都这样想,那么你把言语题练好了,就能和其他人拉开很大差距。

关于言语题怎样去准备,它主要考察的就是语感和语句分析,所以我们就要往这方面去练。建议用排除法,然后再通过语境去推断,再把下面排除后剩下的选项带题中,看看是不是顺畅。其实这类题做多了就能练出语感,建议你多做笔记,主要记录这些固定搭配、相近的词语和成语等,把这些弄清楚,也就差不多了。

以下是一些做题方法,当你掌握了大量做题方法再去做题,也就容易很多。

对于片段阅读,你要去看题目的问题,分清楚是在问“意在说明”还是“文章主旨”,这样你才能明白答案是该用文段中心意思,还是得引申。

对于选词填空,你需要去分辨题目中的空和文段的联系,找出呼应点。

阅读文段锁定题干中的空与文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题干中所要填写的空总会有呼应点与这个空相互呼应,即首先一定要分析好题干的信息,找准呼应点,掌握词语或是成语的强弱和色彩。

主旨概括需要重点找核心语句,然后再去看答案选项,找出与之最相近的一个选项。言语理解与表达不是太难,基本通过刷题练习就能够掌握。

2.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题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差不多40题,分值也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这部分题难点在于阅读量比较大,所以需要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再去筛选答案。

(1) 定义判断

在做定义判断时,需要找准关键词,再去看选项,选择最合适的那个,不用太纠结。

(2)图形推理

对我而言,图形推理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题,但其实掌握之后发现,无归那几种类型,比如图形增减规律中的图形个数增减、图形边数增减,或者是图形想家规律、去异存同规律、旋转规律这些,只要把这些类型掌握了,再把题做熟练,也就没什么问题。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一般难度不大,但是这种题在题目中有时候会出现各种陷阱,导致踩坑失分。但如果能细心避开这些陷阱,那么这种题基本都能做到全对。对于类比推理,在做题时应该先熟悉常考知识点,再从题目中给出的词语间的关系去思考,再按照题中词语和答案中的词语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4)逻辑判断

在做逻辑判断题时有三个小技巧,分别是:类比选项不选、主观选项不选、偷换概念不选。

先说类比选项不选,它的意思是如果题中出现一个主体,但选项中的主体却是另一个,然后拿这两个主体作比较进行削弱或是加强,但是却因为主体不同,所以这样的选项并不是正确答案。

关于主观选项不选,是说一般出现“大多数人支持”“某人反对”这样的选项,这些通常不是正确答案。因为主观色彩太严重,并且往往也没有办法确定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

偷换概念不选,是因为偷换概念的通常属于常见错误,并且很容易遇到。偷换概念指答案中的意思和题中的非常相似,但是所包含的意思却不一样,因此并不是正确答案。

3.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通常需要运算,所以需要掌握运算技巧,比如尾数法、首数法和特征数字法等。拿首数法来说,这适合除法,就是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分子不变,分母留三位有效数字,只计算答案前一位或两位去筛选选项。

4. 常识

对于常识这类题不用太注重准备,因为所包含的范围太广,往往你认真准备了,结果到考场上发现也就两三道是自己准备过的。所以建议平时用零碎的时间看常识就行,可以在网上相关论坛看看别人总结的,或者是公众号上的一些常识总结,用零碎的时间去看就行。

5. 数量关系

这部分题一半是大多数人的灾难,毕竟考察的和数学相关。这部分题网课一般会总结出一些简便公式之类的方便运算,但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这部分题,所以我建议如果实在学不会,就别花太多之间去准备了,把简单的拿住分,然后前面模块的题重点练习给它做熟练做对,后面到数量关系了,如果还有时间就试着做做。

当然,行测技巧并不只是这些,我只是总结了一部分出来,毕竟全部都写下来实在太多了一篇文章很难搞定。其实我建议可以找网课去看,里面会有对技巧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