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为什么选址敦煌-为什么莫高窟选址在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开凿在砾岩层上。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贾、使者、僧侣来往频繁,这里成为佛教东传和西去的重要通道。
19世纪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走了大量经卷和其他文物,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敦煌的关注。敦煌莫高窟也因此成了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同时,莫高窟所处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它座落在沙漠当中,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广袤的戈壁滩,风景独特。莫高窟所在的敦煌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城市,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可以与莫高窟一起构成一个完全的文化旅游线路。
因此,莫高窟之所以被选址在这里,不但是由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更是由于它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什么要把敦煌莫高窟建在西北地区?
佛教石窟寺的选址,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原则:“大区位”:位于交通干道之上“小区位”:位于城市远郊河流旁的崖壁之上“大区位”要素,是为了保证“潜在信众”的“基本流量”。“小区位”要素,是为了保证“信众”能够在有充分供给的基础上避世禅修。
莫高窟的选址亦遵从这一原则,莫高窟及敦煌地区所在的大西北虽然在现代世界交通的“海权时代”里处于相对偏僻的内陆地区。但,我们看莫高窟的选址,显然不能局限在现代视角来看,而应当回归到莫高窟营造时的历史时期去看。
莫高窟的营造高潮,自十六国持续到西夏、元朝,长达1000多年,而这1000多年又恰好是丝绸之路的基本畅通时期。哪怕中原地区正处于群雄割据的乱世,丝路至少也是要通到敦煌的,如果是唐、元这般的大一统时期,敦煌则直接成为西域地区到中原政权统治中心之间主干道的咽喉要地。
质言之,在大航海时代尚未到来的汉唐宋元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旧大陆(亚欧大陆)的世界交通就是“陆权”的时代,李希霍芬所命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旧大陆各文明之间交流的核心干道。而敦煌又恰好处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口,西控昆仑山北麓、天山南北等干道,东联河西走廊、草原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丝绸之路东端十字路口”。自天竺、西域方向传来的佛教,只要往中原传播,就必须经过敦煌,莫高窟选址于此,并能营造千年,自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而且,新疆地区与河西走廊的石窟寺,都必须分布在绿洲城市的附近,相对于中原地区,这就进一步在“小区位”方面限制了石窟寺的选址。以敦煌瓜州一带的五个石窟为例,西千佛洞与五个庙石窟均分布在敦煌城上游的党河沿岸、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的宕泉河沿岸、榆林窟位于瓜州城(锁阳城)西南的榆林河沿岸,东千佛洞则位于瓜州城(锁阳城)东的疏勒河故道沿岸,它们均与敦煌城、瓜州城两座雪山融水滋润的绿洲城市保持着“供给”与“清净”相平衡的距离。
综上,我们现代人读史的时候,切忌从现代常识出发。对“莫高窟为什么会建在西北地区”产生疑惑,从根本上讲,就是犯了“以今度古”的“毛病”。
藏在世人心中的迷团,敦煌莫高窟为何要修建在断崖上?
感谢邀请。
众所周知,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大都市。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东来西往的戍卒、商贾、僧侣都会在这里逗留,敦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域和中原文化交汇处。
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诞生在敦煌,有一下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佛教传入中国,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由印度和西域诸国沿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玄奘“偷渡”西去取经之前,汉明帝还专门派遣过使者到印度寻求佛经。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奠定了敦煌的佛教文化基础。
第二,西来东往的商贾,有拜佛祈求平安的习惯。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侧是瓜沙大戈壁,西侧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东来西往都异常辛苦。在敦煌休整的旅者商贾们,都有拜佛祈求旅途平安的习惯,他们也会捐钱建造佛像石窟,供养神灵佛祖。
第三,特殊的地理,让乐僔和尚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
公元366年,云游到敦煌的乐僔和尚,在鸣沙山看到了“三危佛光”(估计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虔诚的乐僔认为这里就是佛教圣地。他停下了自己匆忙的脚步,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并带动敦煌百姓、世家大吏、各路政客等都参与了进来。
第四,频繁的战争,使人们将希望给予来世。
敦煌虽然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但也是历朝历代的边境地区。历史上在此多有战争发生,使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众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寄托在宗教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敦煌朝佛的活动。
结论:
莫高窟这样“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诞生在敦煌,大致有四个原因:第一,敦煌是佛教从陆路传入中原的必经之地。第二,西来东往的商贾,有拜佛祈求平安的习惯。第三,特殊的地理,让乐僔和尚开启了千年的“凿窟朝佛”活动。第四,频繁的战争,使人们将希望给予来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敦煌朝佛的活动。
(原创:苏拉木塔格)
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我国的河西走廊,又称千佛洞,拥有超四万平米的壁画、两千多尊泥质彩塑与七百多个洞窟,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之所以选址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除了一些社会和宗教因素外,与所在地的地形环境、地质与朝向等都有很大关系。
首先是看中了莫高窟所处地,鸣沙山东麓的优美自然环境与特殊地形构造。
石窟寺是开展宗教相关活动的场所,通常都会选择远离世俗打扰,比较清幽僻静的环境,以便佛教子弟进行经书习读和佛理修行。因此历史上的一些寺院与石窟都比较倾向于幽静的山林。
而相比于寺院,石窟则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在选址中要具备可开凿的峭壁。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拥有因大泉河河水冲刷形成的雄伟峭壁,它们是修建敦煌洞窟、壁画与彩塑的较佳场地。
此外由于大泉河河水的灌溉,莫高窟逐渐形成了一派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的自然风光景象,很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开凿修建石窟时,对于山林石壁的地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据有关调查显示,莫高窟鸣沙山的岩石质地是砾石与砂土的结合,上层是泥质胶结,下层是钙质胶结。充满着无限智慧的敦煌莫高窟建造者们,克服了石壁砾岩地质在开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给后人留下了这个无比辉煌的举世之作。
其次要考虑到风霜雨雪等自然条件对于石壁作品的侵蚀,所以莫高窟选址的朝向也很重要。
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河西鸣沙山的东边山脚,且坐西朝东。按照我国的地理气候条件分析,这种东向的朝向要好于西向和北向,不会经常遭受风雨和积雪的风化和侵害。这一点很有利于对敦煌莫高窟所修筑作品的保存。
伟大而又惊艳的敦煌莫高窟文化,既让后人领略到了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也向人们展示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8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