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轮的计量单位-砂胎单位是什么

砂胎单位是陶瓷制品在坯体中使用的颗粒材料的计量单位。它通经常使用于描写颗粒材料的质量和粒度大小。经常使用的砂胎单位有g/cm³、kg/m³和μm等,其中g/cm³表示质量密度,kg/m³表示体积密度,μm表示粒径尺寸。

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是哪几个?

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1、钧窑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

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建窑,耀州窑,钧窑。

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

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2、汝窑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

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

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

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

3、官窑

官窑广义是指朝廷开设的窑场,狭义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官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一。

后世广意上官窑意指由中国历代政府营建,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官窑、明代官窑等。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4、定窑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

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

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5、哥窑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

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

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五大名窑

铁型覆砂的铁型覆砂工艺特点

其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迹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唯一一条。

崤函古道石壕段,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硖石乡石壕村西南约2千米处,全长约230米,是唐宋时期的古建筑。崤函古道石壕段是丝绸之路干线交通路线上的道路遗存。

古道呈西北东南走向,路面为石灰岩质,因车轮长期碾轧,在路面上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痕,以及马、骆驼蹄印、蓄水池、纤夫手抠处等遗迹,具有较高的学术、保护和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7日,崤函古道石壕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段坡顶路壕东侧有一个清代石灰岩质龟形碑座,近圆形,长0.93米、头宽0.32米、高0.35米,座中有一残长0.82米、宽0.3米的长方形石条,石条中间为一长0.31米、宽0.2米、深0.18米的凹槽,凹槽内原先应插立的碑身已佚失,按其所在位置,碑文内容当与古道修凿有关。

文物遗存

崤函古道石壕段古道内的出土物主要集中在中段道路,有大小铁马掌11个;长17厘米圆帽铁栓1个;蘑菇状残铁钉1个;长5厘米、四面等宽(每面0.07厘米)铁质长方体车轴配件1个。另外出土粗砂胎、厚壁、黑釉大缸残片16块,湖南省造光绪当十铜元1枚。

北坡下蓄水池内,出土铁马掌2个,残铜铃1个,黄釉瓷瓶残片2块及1965年2分硬币一枚。坡顶蓄水池内,出土有大口瓷缸残片数块,褐釉瓷碗残片3块以及一小块青花瓷片。绝大多数遗物为民国中、晚期遗物,有的则晚至20世纪50~70年代。

1. 铁型覆砂铸造具有砂型铸造的特点,即有一刚性砂型外壳,使得 砂型整体强度高、不变形,其适应性广泛,铸件易脱模,并且定位可靠,精度高。

2. 铁型覆砂铸造具有覆膜砂壳型铸造的特点,造型方便、快捷、不论什么铸件砂型,二、三分钟之内便可造型完毕,型砂密度、铸型表面硬度等通过设备保证,永远一致,并且不需要涂刷任何涂料。既得到了光洁的铸件,又提高了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3. 铁型覆砂铸造还具有金属型铸造的特点,铁的铸型在金属液结晶过程中有明显的冷激作用,可使铸件晶粒度细化,从而提高了铸件的综合强度,同时又由于有砂胎的存在避免了金属型铸造的短处,铸件不会产生白口,对铸铁件而言,可铸态生产各种材质,无需热处理。

4. 由铁型和薄的砂胎组成的铸型锁紧后刚度高、变形小、冷却快,得到的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组织致密,特别适合球墨铸铁的生产,在生产球墨铸铁时能利用球墨铸铁的石墨化膨胀对铸件进行自补缩——实现球墨铸铁的少、无冒口铸造,得到优质铸件;因为铁型冷却快,对生产高牌号的珠光体基体的盘类、杆类、轴类铸件尤其有利。

5. 一般情况下铁型覆砂生产的铸件硬度比普通铸造方法生产的铸件要高20个HB单位左右。

6. 利用铸件浇注后铁型的余热进行再循环生产的覆膜砂固化, 不只减少了用电,而且铸造过程呈现封闭式循环生产状态,生产占用面积很小(例如,一小时熔炼一吨铁(钢)水时,造型浇注面积有二、三百平方米就足够了),不需要砂处理设备,投资少、见效快。

7. 由于铁模的激冷,使得型砂不会被过烧,不但型砂可以重复使用,而且因为浇注过程的焙烧,从而使得型砂(石英砂)发生相变,砂子的热膨胀系数由15减至5。所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旧砂还可以再生回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

8. 铁型覆砂铸造特别适合批量大的中、小铸件的生产,若换装少时其综合废品率可以降到3%左右。

9. 铁型覆砂的铁型使用寿命可达万次以上,但长期反复的热胀冷缩和铸造环境影响下,需要增加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