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什么决定德育

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德育的方向。例如,如果一个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则相应的德育应当是强调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如果一个教育目标是以知识传授为主,那末德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德育的实行应根据教育目标来肯定。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德育目标需要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反映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德育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这些方针和目的通常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的期望和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民族文化和道德传统对于德育目标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文化和传统通常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为德育目标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特征也是制定德育目标的重要依据。这些规律和特征决定了德育目标应该如何设定,以便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和提升其心理素质。

德育的基本途径:

1、学科德育。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各科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中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2、德育课程。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思想品德课、公民道德课等,系统地传授德育知识和理念。这些课程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行为实践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亲身体验并形成良好的品德。

4、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和行为规范等都应体现德育的精神,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氛围。

5、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家庭德育,通过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不是。

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题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而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

德育,亦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的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还要有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但是在现实学校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讲的德育内容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与德育的方法不恰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