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假设法-什么假设法

你没有提供具体的关键词,我没法给出准确的回答。请提供更多细节或关键词。

思考问题根源的四种假设法之穆勒五法

思考问题根源一共有四种假设法,分别是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和系统性分析法。

方法一:穆勒五法

什么是“穆勒五法”? 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求同法

我们常会在雨过天晴后见到彩虹,也会在瀑布旁发现彩虹的身影,甚至有时还会在清晨一株草的露珠上看到它的样子。那么,为什么彩虹会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呢?这时就要用“求同法”去思考彩虹产生的根源了。有什么既会出现在雨过天晴后,又会出现在瀑布上,同时还会出现在露珠上呢?原来是穿过水珠的光线,而这正是这三种场景的共同之处。通过寻找这个共同之处,人们找到了彩虹出现的原因。这就是“求同法”。

(2)求异法

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入睡有时很容易,有时就比较困难。我深受困扰,想搞清楚其中的缘由。于是我开始做记录,对每个白天和晚上做的事情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然后我有了一个发现:我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一样,但有一个不同。有时,我会在晚上睡觉前看电视剧或电影;有时,我会在晚上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当我选择在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我入睡就比较困难;相反,当我选择在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的时候,我入睡就会非常迅速。可见,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就是我入睡困难的根源。这就是“求异法”。

(3)求同求异法

一个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先到几个这种病流行的地区巡回调查。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甲状腺肿大病不流行的地区去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不缺碘。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医疗队认为,缺碘是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后来,他们对甲状腺肿大的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 医疗队在那些疾病流行的地区调查,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又到那些疾病不流行的地区调查,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医疗队就找到了疾病流行的原因。这就是“求同求异法”。

(4)共变法

共变法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那么前一个现象就是导致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比如,气温上升了,放置在器皿中的水银体积就膨胀了;气温下降了,水银体积就缩小了。这就提醒我们:气温与水银体积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再比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就是在提醒我们:气温与气体体积之间可能也存在因果关系。

使用共变法时要注意,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上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两者都是另一个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所以,我们只能这样说,这种共变是在提醒我们:它们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我们却不能说,因为共变关系的存在,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

(5)剩余法

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该运行的轨道并不相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 经过观察分析,天文学家发现,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有一个方面的偏离原因不明。 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都是由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已知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另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一个未知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来,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

1846年,他们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这就是剩余法。一般来说,剩余法只能用于研究复合现象的原因。

减法的假设法是什么

作者 | 诸葛君

来源 | 诸葛io数据教练

什么是假设分析法?

在解释假设分析法之前,我们来做一道小学6年级的数学题:

“小明和妈妈买了10本书,正好花了100块钱,书的单价有8块钱和13块钱2种,那么8块钱的书和13块钱的书各买了几本?

解题思路:

首先,假设这10本书都是8块钱买的,那么10本书一共是80块钱,那还多出来20块钱,是算错账了么?不是,显然多出来那20是13块钱1本的书多出来的。

13块钱的书比8块钱的书每本多了5块钱,20块钱可以买4本,那么可以得出结论了,13块钱的书有4本,那么8块钱的书有几本呢?

对了,6本,真棒,奖励你1朵小红花。

这道6年级的数学题里就用到了假设法,假设所有书都是8块钱,那么在数据分析中,什么是假设法呢?简单理解,假设法是在已知结果数据,在影响结果的多个变量中假设一个定量,对过程反向推导的数据分析方法。

嗯,这么说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假设法在运营分析中怎么用?

假设法在运营分析中最常见的有2种场景:

1.已知结果找原因,做过程变量假设;

2.结果导向做计划,做结果数据假设。

假设法的真正用途是针对未知因素提出假设,在数据推导中验证假设的真伪。

场景一:已知结果找原因,做过程变量假设

例如:某内容社区在11月份的发帖数相比10月份下降了20%,针对这个结果,该如何分析原因?

面对这样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该怎么分析呢?结果数据是发帖数下降了20%,那么影响发帖数的有哪些因素呢?

我们可以将发帖数量按照用户分层进行拆分,例如老用户发帖数量和新用户发帖数量,也可以按照具体发帖篇数进行拆分,例如发帖5篇以上的用户,发帖3-5篇的用户,发帖1-3篇的用户,拆分后将11月与10月份相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变量。

例如经过拆解后发现,发帖1-3篇的用户相比10月份减少了40%,其他篇数的用户量还高于10月份,那么问题就出在了发帖1-3篇的用户身上。

那么发帖1-3篇的用户为什么减少了呢?我们可以提出2个假设:

假设10月份发帖1-3篇的用户成长为更加活跃的用户了,造成发帖3-5篇的用户增加,1-3篇的用户减少;

假设10月份发帖1-3篇的用户流失率比较高,同时11月份新用户转化少,导致这一群组用户数量变少。

那么针对这2个假设,需要对10月份发帖1-3篇的用户与11月份发帖3-5篇及5篇以上的用户进行追踪分析,同时分析11月份新增用户与10月份新增用户在留存和活跃上的对比。

场景二:已知目标找过程,做结果假设

例如:12月份的销售KPI为1000万,环比11月份上升20%,该如何做一份销售方案?

这是在做工作计划时最常见的需求,以12月份需要达成1000万的销售KPI为例,拆分销售KPI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样有2个拆解维度:

1.从商品角度做拆分

要达成1000万的销售额,有多种假设方式,例如假设现有商品销售额与11月相同,新品销售额达到200万,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结果假设,去做能够支持200万销售额的的过程方案,例如在推广渠道预算上、仓储物流上、人力配置上等方面做计划;还可以针对几款产品提出销售额增长的假设;

2.从人群角度做拆分

要达成1000万的销售额,一方面挖掘老客户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增加新客户的来源渠道,假设老用户复购销售500万,那么针对老用户设计营销活动。

总结:假设分析法是在现实应用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思路之一,数据分析的过程是不断的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常我们遇到的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假设法来破局。

假设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些数据做适当的改变,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再根据计算所得数据与原数据的差异进行修正和还原,最后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转化方法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