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阵法-韩信用什么方阵
《韩信誉甚么方阵》是古装电视剧,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光复台湾的历史故事。该剧由张震导演,杨洋、胡军等主演。
该剧中,“韩信誉甚么方阵”这个情节是郑成功的经典战术之一。在明代末年,荷兰人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岛,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企图长时间占据台湾。为了击败荷兰军队,郑成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设计出了一种独特的战术——“韩信誉甚么方阵”。
这个方阵的特点是以盾牌为掩护,兵士排成密集的方阵,以期到达火力集中、防护周密的效果。在战役中,郑成功指挥兵士们应用这类战术,成功地击败了荷兰军队,夺回了台湾。
“韩信誉甚么方阵”这一战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侧重要的地位,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干和坚强意志,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启示。
两·伍·专·参·偏,这五种阵法分别指什么?
五阵指的是“两、伍、专、参、偏”五种中国古代的兵阵
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阵形:
1、 先秦时期构成方阵的基本步兵单位队形:5人一伍、2伍一什、10伍一队、2队一伯、2 伯一曲。此时的各种阵形均以曲方阵为基础构成。
(1) 队方阵:士卒间距1.8米,队方阵正面16.2米,纵深7.2米。
(2) 伯纵队方阵(以队方阵为基础):
(3) 伯横队方阵(以队方阵为基础):
(4) 曲方阵(以伯方阵为基础):
2、 魏舒方阵(崇卒之阵):公元前541年,晋荀吴伐狄,采纳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以不同兵力组成了五个方阵,偏为前据、两于前、伍于后、右角为专、左角为参,共23250人。
3、 孙膑十阵:方阵、圆阵、锥形阵、雁行阵、钩行阵、玄囊阵、疏阵、数阵、水阵、火 阵,其中的水阵、火阵讲的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而非队形,故又称为孙膑八阵。而八阵中 的其他五阵均可成为玄囊阵、疏阵、数阵:疏阵是加大行列的间隔距离,用以伪装强大, 多设置旗帜和武器迷惑敌军,同时派出小部队与敌军周旋;数阵是使队形尽量密集,屹立 不动用以固守,既不出击也不追击,使敌军无机可趁;玄襄阵不断变化部署,多设旌旗金鼓,阵容却保持严整,使敌军摸不清情况,迷惑敌人不敢轻易行动。从部署方式看,基本阵形即五种:方、圆、锥行、雁行和钩行阵,也有说法是叫方、圆、锐(牡)、箕和横阵 。
(1) 方阵:方阵的中央薄弱、四周雄厚,大方阵中套小方阵;中央弱便于构成宽大正面 ,虚张声势,四周强便于突破敌军。此之谓"薄中厚方"。
(2) 圆阵:用以进行环形防御。
(3) 锥形阵:中央突出、两翼继后,用来从中央突破敌军。
(4) 雁行阵:用来射击和包围敌军,横向层开、左右翼向前(或向后)梯次配备。A向前梯次的雁形阵: B向后梯次的雁形阵: C雁形阵的变种--箕阵(又称牝阵): (5) 钩行阵:以方阵构成中央、左右翼适当向后弯曲以保障侧翼。
(6) 以八阵为基础的预备队战术:车兵在右翼、骑兵在左翼,步兵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敌,三分之二待机。
4、 秦军兵马俑纵队方阵(鄙人觉得它应该是真实的):以9个四路纵队共5600余人组成长200米、宽60米的方阵,前后左右各200余人负责警戒。
5、 韩信五军阵:垓下之战中韩信所创,以优势之兵对少数精锐之敌。
6、 诸葛亮武候八阵:是冷兵器时代最典型的密集集团方阵,纵横排开64个小方阵合成一个大方阵,阵后设24队游骑配合作战。其中天、地、风、云、龙、虎、蛇、鸟是几个小方阵组成的大集团,交战时有的正面对敌、有的侧击、有的担当预备队;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有时排列顺序也不同),当时主要为蜀军抵御优势的曹魏骑兵。
7、唐军阵形:唐军出征时,约授兵20000人,分为中、前、后、左、右、左虞候、右虞候共七军,各军有弓弩兵、跳荡兵(突击队)、奇兵(预备队)、马军、辎重兵。
(1) 基本战斗单位--"队"的队形:50人呈9排锥形,最后一排的队副执陌刀督战。
(2) 各军战斗队形(以中军为例):以3队组成一个锥形大队,整军呈战队(第一线)、 驻队(第二线)、奇兵(第三线预备队)三线排列。
(3) 整军战斗队形--横队方阵。
(4) 雁行阵(曲阵):七军前后梯次配备。
(5) 竖阵(直阵):在地形狭窄时用于向敌军冲锋。
(6) 七军六花阵(防御用圆阵,也可宿营用):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广泽中,中军在中央 ,其余六军总营在四畔,象六出花。
(7) 半月营阵:在有险可依时,面平背险,六军拱卫中军。与七军六花阵共同体现了古兵法中"营阵同制"的思想。
8、北宋平戎万全阵:为宋太祖"御制",步兵110280人、骑兵36500人、防御用车1440乘, 全阵共用兵140930人;主力步兵在中央依车排成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无地分兵(即预备队 )5000人居中策应,每方阵共36680人,三阵共11万余步兵;前阵与后阵(即前锋、殿后) 各二排骑兵共10000人,东、西稍阵(即左、右两翼)各二排共20650人。图本身不太清楚 ,大家凑合看一下吧。此阵实际上就是以步御骑,将步兵结成车营,骑兵在前、后、左、 右警戒掩护,以后北宋军陆续又添加了7种阵法(合称"本朝八阵"),分别是牝阵、牡阵、 冲方阵、车轮阵、罘罝阵、雁行阵、容辎重方阵,后七种均用兵14000人(步兵10000人,骑兵4000人)列成与"平戎万全阵"基本相似,主力总是一成不变地龟缩于中央,另以极少数兵力于四周做一些小变化,是纯粹的防御队形,可以说其战术思想遵循了其战略思想 。
用的是《孙子算经》的口诀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
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
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韩信点兵”来源于淮安民间传说的一则故事,据记载,汉高祖刘邦曾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陛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韩信能领兵多少,韩信答:“臣多多益善耳”,意思就是:“越多越好”。刘邦听后很不悦。后来,“多多益善”就成了一个成语,意即越多越好。而“韩信点兵”常加上后缀“多多益善”以做歇后语使用。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9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