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什么时候报名-支农什么时候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支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支农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对保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延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早期,支农政策主要围绕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和工业化建设等方向展开。

195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支农政策开始转向调剂农村产业结构和增进农民就业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支农政策也相应地进行了调剂和完善,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持等。

当前,支农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农民生活条件;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四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五是推动城乡兼顾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支农政策的目标是增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的延续健康发展。

三支一扶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三支一扶从2006年开始实施。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二、工作时限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目前部分地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占编就业,在原岗位落实事业编,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对待。

考核管理

县“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三支一扶”大学生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服务单位负责平时考核。其中对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大学生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团委会同乡镇党委进行。考核主要内容是“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日常工作表现、服务业绩等。

年度考核、服务期满考核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并将考核结果报省、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备案。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经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审核,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享受相关就业政策的依据。

“三支一扶”大学生应按规定完成服务工作,服务期间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须经省“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并履行有关手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支一扶

2月25号。大学生下乡扶贫是2月25号,“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系统的大中专学生在文化下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