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人靠什么生活赚钱-大冶人靠什么生活

大冶,是湖北省黄石市下辖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鄂东南丘陵当中。历史上是荆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中心,被誉为“东方的底特律”。大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1、 工业:大冶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多个大型钢铁企业,如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这些企业的存在为大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动力。

2、 农业:大冶是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食粮作物(水稻、小麦)和油料作物(芝麻、花生)上。大冶还有丰富的水果资源,如柑桔、猕猴桃等。

3、 服务业: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冶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包括餐饮、零售、旅游、文娱等行业。特别是旅游业,大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金湖、灵石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大冶人靠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种方式来保持生计和发展经济。同时,大冶也重视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如铜绿山古矿遗址等,以增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冶人的性格特点

大冶人的性格特点如下:

1、勤劳朴实:大冶人以勤劳著称,他们习惯于辛勤工作,注重实际行动,追求朴实的生活方式。

2、热情豪爽:大冶人性格开朗热情,善于交际,豪爽大方,待人真诚,是典型的中原人民。

3、坚韧不拔:大冶人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具备较强的逆境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嫁到大冶有什么风俗

1、我是黄石人,虽然十四年前就出外打工了,但家属还在黄石,几个姐妹都曾经或者现在还在黄石,月收入4000元应该是可以最少碾压黄石60%人的工资了,4000以下、2000以上的大有人在的,包括阳新和大冶,都是这个状态的,黄石城区,拿低保的人数不会少于总人口的20%,拿退休工资的也有20%的;而大冶、阳新,农村人口都占了60%以上,除去打工的人口,很多收入都在2000以下甚至1000以下的;

2、黄石企业,原先是如同东北是共和国长子一样的是湖北重工业、原材料工业的长子,大冶钢厂、武钢的三大矿山、有色的冶炼厂和八大矿山、华新水泥、黄石电厂、黄石矿务局,还有黄棉为龙头的数万纺织职工,纺机、省拖、下钢、一大批地质队和探矿队、水机、煤机、锻压、轴承、制药、抗生素等等一大批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九十年代以后,除了改制、转轨成功的几家巨无霸外,所剩无几了,除了华新、电厂,最大的大冶钢厂、大冶有色、大冶铁矿的境况都不尽如人意了,大批买断、下岗的都有了,其他企业,几近全军覆没了;

3、那么,下岗职工多,退休人员多,拿低保得多就成了黄石企业员工收入状况的一大特点了,改革开放以后,劲酒崛起、东贝做大、三丰振华上市,但是,这几家强势企业,除了劲酒以外,其他企业员工收入也就4、5000的水平;员工最多的有色,人均工资4000不到,东贝还有2000年后兴起的开发区的多家电路板企业的工资,更是在3、4000之间摇摆;大量的私企都是小而散、多而弱的企业,能够有3、4000的工资就算非常不错的了。

4、倒是那些老国企老员工的退休工资只涨不跌、保持了稳定的态势,4、5000的接连出现了,而后,那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属于较高层次的,没有拖人均3000多的后腿,与部分企业的高管一样,人均6000以上的大有人在的,但是这个层次的人,应该不到总人数的20%。

一楼说的很对。黄石目前就新冶钢,有色,华新,电厂,劲酒,锻压这些老企业加开发区很多电子厂,显示屛厂,工资一般3000-5000,开发区电子厂常白班长夜班,比较辛苦,年轻人一般干不长。房架5000-8000为主,不是拆迁户的话一般人活的不轻松。

如果两人都是4000圆,日子还过得去,属中等水平,依然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单身,4000日子过得很安逸,如果房贷加车贷,加养孩子,基本属于三年都不买衣服的那种。

黄石到手4000元过小日子很可以,如果夫妻两人齐心协力,三观相近还可以置点家业。

中低等水平吧!可以勉强生活,存不到什么钱,一个人过还可以,其它就不要想了,如果是女孩子节约点还能存个一千几百的

大冶市城区的生活支出要高于黄石市区。夫妻二人月收入4000元养一个小孩属一般生活水平,如果是二个小孩,那就较困难了。

我是华新退休的,退休费2千多,在黄石过生活只能是吃饱肚子穿的暖和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要想,最怕的就是生病。

我月收入不到三千,还是大企业

低等水平,4000除去日常吃喝家庭孩子用的,只能够勉强持平,存钱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公务员当我没说

在黄石月收入4000元绝对是中等收入,正常情况下可以过上很舒适的日子。但抗风险能力较差。

婚礼习俗

经过历史长河的源源滚动,祖籍赣西的大冶人有许多风俗习惯已受到周边习俗的影响,而有些习俗却完好保存了下来。像大冶人结婚,一直沿袭的是赣西土家族的“哭嫁”风俗。

一般,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出门做活儿。而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

哭是有规矩的:一般哭三五天,也有长达十天半个月的。其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哭唱结合艺术。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回忆与妹妹一起度过的好时光;又哭爷(音“伢”)娘:追诉母女情深;娘哭女:寄托着母亲对女儿的挂念和期望。

哭嫁习俗流传久远,反映了当地人至情至性的本色,女儿即将远门,那些晶透的泪珠是对母亲和故土的厚爱,母亲脸上泉涌的泪水是对女儿毕生的忠告和爱惜。那般深情,只有大冶人自己了然于心。

日常习俗

大冶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韵母很多。大冶的谚语是历代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关于生产生活的经验语言艺术。谚语总是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大冶人好客,待客热情周到。贵宾临门,主人一般都要杀鸡,用鸡肉面条待客,面条下面还卧有几个白嫩的“荷包蛋”。面对这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肉汤面,客人胃口顿开。注意,千万不要吃个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一点儿汤、一二个鸡蛋或鸡腿作回碗”

。如果,客人吃完把空碗放下,那就表示主人小气,使客人还没吃饱,这当然会使主人难堪。

这就是当地流行已久的“回碗礼”。回碗是客人对主人的感谢和回敬。但回碗礼”一般只限早和非正式用餐,如果是正餐招待,客人大可不必担心饿肚子。主人必定用干净的筷子夹开鸡蛋,拽下鸡腿肉,执意劝客人多吃,这时客人就不需要“回碗”了。在大冶乡下还有回请、回拜、回篮等礼俗。大冶民间交往有礼有节,有来又往,乡风淳朴自然。大冶“回碗礼”涉及到民俗里饮食禁忌的内容,中国是重视礼俗和禁忌的国度,有些言行尤其重视。禁忌,是不许人们做某种行为或言行的规范。它实际上是在强化和维系各种文化范畴的界限性,禁止人们随便模糊或逾越这种界限。

二、

婚嫁习俗:“哭嫁”。

经过历史长河的源源滚动,祖籍赣西的大冶人有许多风俗习惯已受到周边

习俗的影响,

而有些习俗却完好保存了下来。

像大冶人结婚,

一直沿袭的是赣西

土家族的“哭嫁”风俗。一般,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出门做活

儿。而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

哭是有规矩的:一般哭三五天,也有长达十天半个月的。其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哭唱结合艺术。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回忆与妹妹一起度

过的好时光;又哭爷(音“伢”)娘:追诉母女情深;娘哭女:寄托着母亲对女

儿的挂念和期望。哭嫁习俗流传久远,反映了当地人至情至性的本色,女儿即将远门,那些

晶透的泪珠是对母亲和故土的厚爱,母亲脸上泉涌的泪水是对女儿毕生的忠告和爱惜。那般深情,只有大冶人自己了然于心。

三、

产育习俗:“洗三朝”。

大冶的产育习俗也很有趣,就拿婴儿“洗三朝”来说。在大冶一带民间传

说,小孩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出生后,她过三天要来看看。如果小孩收拾得

干干净净,人们喝喜酒、吃长面,表示这户人家疼爱小孩,她就放心了。否则,

她认为这家人不喜欢小孩,就要将小孩带走。所以人们害怕送子娘娘带走小孩,

就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

人们喝酒吃面庆贺。

这就是俗称

“洗三朝”的由来。

洗三朝”那天,孩子的家长要请几桌酒席招待亲戚朋友吃三朝饭,还要请村里人吃“长面”。

长面就是长寿面,意思是吃了长面小孩就好养。被请的客人一般都要提上

8个或10个红鸡蛋,进门时嘴里不断地喊:“恭喜! 恭喜!

给小孩“洗三朝”还有一些有趣的动作和说法。接生婆洗好小孩后,要在小孩屁股上拍几下,说:

“我把乖乖拍几拍,发富发贵有你得。”小孩的妈妈赶紧接口说:“谢你金言!”在山区“洗三朝”时,接生婆要拿一根吹火筒,在小孩的肩上滚两滚,说:儿呀心肝肉,长大会背竹。”湖区就不一样,接生婆给小孩“洗三朝”后,拿一根木棍在孩子的小手上挨一挨后说:儿呀快快长,长大

会荡桨”。

四、祭祀传统:乡民的“土主节”

。在鄂东南大冶的裹城里,山民们每年都要欢度一个奇特的民俗节日——“土主节”。

土主节”是裹城一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山民相邀上山,把供在山上的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抬下山,称为“土主下天”。然后抬着土主游村祝福,游村的顺序由近及远。每到一村,要由各家各户出“印子耙

”堆成公耙山,以公耙山为中心,摆在正堂之中的土主神像前。人们在这里祈祷农业丰收,

岁岁平安。

架菩萨”是土主节的重要内容,男女老少聚集在正堂观看“架菩萨”表演并高声吆喝助兴,常常闹到深夜。架菩萨”是原始的祭祀舞蹈。山民们用两根

长杠杆架住土主菩萨,杠子两端用粗绳索系好,绳子中间各绑一根短棍,然后由四名身强体壮的汉子,前后各两人面对面抬着,向左、向右横着走两步半,两手

同时翻动大杠,旁边有一人提着大铜锣敲锣助威。随着锣声的紧密,架杆也就急速的反复转动,场面火爆热烈。架菩萨”实际上是一种名间游艺活动,它一直持续到三月三。三月三人们送土主上山,称为土主升天”,这预示着“土主节”的结束。

在这项祭祀活动中体现了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这里所说的集体是指氏族、

部落、民族、村镇以及其他社团人群的集合体。一般说来,某种文化不属于个人

或少数人,而为某些社会集团传承和享用,习染成风,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财产。

“土主节”就带有明显的集体性质。

小结: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地区或国家

的民族文化传统地位及相关的人民心态所决定的。但这种民族文化,尤其是作为

民族本体文化的民俗文化,绝非是以其古色古香而成为他人猎奇的对象。

中国的风俗习尚,应该始终处在纵向承传和横向截取的同时又不断进行扬弃的过程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古铜都大冶也正在迅速发展,

对于一个创造欲、贡献欲、进取欲极强的城市来说,它的地位与价值高低,不仅仅看其保

持了多少自己固有的东西——即使是曾经被引以为荣的东西,

而恰恰应该看它能否不断为国家为世界创造和贡献多少前所未有的东西。

大冶在发扬自身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形象逼真生动。所以磕出来的米耙格外诱人。印子耙是大冶风

味食品,用它堆成的耙晶莹夺目。

参考文献

姚一平《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民俗史诗世态哲学──大冶民间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