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互补性-什么叫人的身心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人从诞生到成年所经历的身心变化进程。这个进程是通过量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个人努力等。在这一过程当中,人的身心会产生各种变化,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两个方面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这两个方面。

拓展知识:

1、身心发展是什么意思

身心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协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2、生理的发展是什么意思

生理的发展,指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机体发育正常使体质增强,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健全发育,两者互为作用。

3、心理的发展是什么意思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个性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认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发展,促使人在按照自己的意向实践活动中加深自己的认识。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先天遗传因素,即生物因素;二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即自然因素;三是教育因素,即社会因素。

2)这三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发生着不同的影响。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发展特点

1)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其中生理素质与机能的发展顺序又制约着心理发展的顺序。这种顺序性体现了事物与个体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顺序是客观存在,儿童的发展也是如此。

2)差异性

个体的发展,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共同性是指儿童发展的基本阶段是共同的,每个阶段也都表现出一些典型的共同特点。但在每个阶段内,每个儿童之间,他们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他们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完全相同的儿童是不存在的。

3)不均衡性

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均衡。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而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不仅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社会化,重视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而且重视每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了动物界,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更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发展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