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举例-什么教学原则的例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例如,教师可使用互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能够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点和支持。通过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3)相关例子:
①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相关例子:
①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3.直观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相关例子:
①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②夸美纽斯: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觉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觉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觉的跟前。
4.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相关例子:
①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③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3)相关例子:
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③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6.巩固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相关例子:
①复习是学习之母。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③夸美纽斯:学习如果不复习,就像水泼在筛子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