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科目是什么意思-公共基础科目是什么

公共基础科目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统称,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它们是为了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一类考试科目。其中,语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浏览理解能力;数学主要考核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则是为了检测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科目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基础和综合知识有什么区别?
一、内容不同
1、公共基础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
2、综合知识内容:包括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及相关热点、时政热点、法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公文写作、自然常识、科技常识等内容。
二、考试难度不同
1、公共基础考试难度:2001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对考试科目和考核内容作了调整,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一科的考试内容,而增加了申论,同时,将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压缩作为常识判断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加以考察。
2、综合知识考试难度:综合知识考试涉及面广,知识来源复杂,而且不同单位、不同职业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准备起来比较困难。
扩展资料
“公共基础和综合知识”的注意事项:
1、精于阅读,把厚书变为薄书。“读薄”的目标是将百万计的文字读成十万计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识点读入网络知识地图,清晰准确地知道每一部分和每一章的知识点。
2、善于思考,把他有变为已有。在“读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融会贯通,把“他有”真正变为“已有”,真正达到“读懂”的目的。公共基础知识既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考查,也是对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知识考试
公基指的是公共基础知识,一门综合性知识考试,简称“公基”。公基具体包含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2001年以前的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直把《公共基础知识》作为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之一。
公基的指导思想: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公文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看一遍是很不现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学的。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