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分配工作-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
![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分配工作-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https://edu.h3e.cn/img/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分配工作-公益岗位是什么单位.png)
公益岗位是指由政府设置,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非营利性岗位。这些岗位通经常使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比如环保、教育、文化等领域,为特定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它们的设立和管理由政府相干部门负责,通常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等。公益岗位并非一个正式的单位,而是一种服务情势。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
所谓的“公益岗”,是政府牵头开发的,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岗位具有非营利性或公益性的特点,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比如我们常见的交通协管员、环境协管员、市场协管员等社区管理岗位,或者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等社区服务岗位,或者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保障等临时用工的后勤岗位,都属于“公益岗”的范畴。无论上述何种岗位,一般都具有基础性、临时性的岗位特点。
虽说公益性岗位的招录一般也需要经过岗位公告、报名、缴费、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公示等程序,而且一般派往社区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但他们不占用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并非“铁饭碗”。实际上岗位的服务期限一般不会太长,有的岗位只签订6个月的服务期限(劳动合同),有的则签订2-3年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根据岗位需求,决定续签或裁撤。从以上两点来说,公益岗稳定性较差,一般都是临时性过渡岗位。
即便公益岗稳定性较差,但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资格报考,通常来讲,公益岗只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低保人员、0就业家庭成员、4050社保补贴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或去产能的下岗职工等,有些地区也把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和戒毒康复人员纳入招录范围,以此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关怀。
法律分析
公益性岗位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发并经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主要包括满足公共利益和就业困难人员需要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中文名公益性岗位定义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发并经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
法律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
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适当岗位补贴。
2、《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64号)
第四条:就业补助资金分为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两类。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支出
第八条: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
3、《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46号)
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各地要指导贫困县按照有关政策和资金管理的规定,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帮扶,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将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