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时间范围指什么意思-档案时间范围指什么

“档案时间范围”是指文件或记录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它通常包括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或是以某种方式肯定的某个时间段,如某一事件的产生时间、一段时间内的年度周期等。这些信息对理解和分析档案中的数据和信息非常重要。
如何确定档案归档范围及时间
,归档范围是决定文件能否归档的依据,每一机关单位应首先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和业务流动情况的实际情况,来详细确定归档文件的种类和范畴。归档时间的确定也很科学。归档过早,文件尚处于运行和办理中,有的文件甚至还未天生,这样势必干扰和影响办公、治理和业务部分的工作,这样既得不到办公业务部分的配合,又不利于档案文件的齐全完整。归档过晚,文件就会长时间的停留在办公及业务部分,轻易造成失密、泄密事件的发生,加上办公治理部分缺乏档案治理的库房前提和档案治理轨制,又会造成文件的丢失和损毁,极大的影响到档案的完整和质量。因此,归档时间必需科学的掌握。档案治理部分和文件产生部分应紧密亲密配合、共同研究,科学的确定每种文件的归档时间,既保证业务工作和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保障归档文件的质量。
档案有保管期限吗
档案年龄,是指职工个人档案中年龄的记载。一般而言,职工个人档案对于年龄的记载的地方很多,每个记载都是档案年龄的范围。但是,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如果身份证与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年龄不一致的,按档案中最先记载年龄办理退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1999〕8号
二、规范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
(二)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要加强对居民身份证和职工档案的管理,严禁随意更改职工出生时间和编造档案。
目前,我国各种档案的保管期限概括起来有两种,即永久和定期。永久是指被保存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即需要永久性保存的档案。定期是指被保存的档案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如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其中长期为50年,短期为15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有25年、15年、10年、5年、3年不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