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的概括题怎么写-申论概括题概括什么

"申论概括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核应试者对材料的浏览理解和分析能力。概括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资料或问题,总结出核心要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具体来讲,概括题可以涵盖各种类型的信息和材料,包括新闻报导、政策文件、社会调查报告等。在答题时,考生需要明确主题,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出关键信息,并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概括题是一种基础性的题目,旨在考察应试者的思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当中,考生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浏览理解能力,提升文字表达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申论考试中的各种题目。
申论概括题应如何概括
归纳概括题有一类概括变化类题目,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比较新颖,难度较常规的归纳概括题更大,可以更加有效的体现出考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因此在这里,中公教育向大家分享一些概括变化题目的作答技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我们要了解概括变化类题目的外在形式是什么样的。我们以几道国考与省考的试题为例:“根据给定资料1,归纳提炼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县级考试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2019年国考市地级考试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从以上三道题的题干我们可以看出,概括变化类题目会在题干当中直接要求我们归纳提炼、概括或者分析变化,其核心词汇“变化”会直接在题干之中体现,所以我们的区分难度并不大,审题阶段普遍不存在问题。
第二,当我们明确了这道题需要我们寻找变化之后,就要知道变化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什么。从而才能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之相关的表述。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变化就是指状态上发生改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状态: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无;从好到差与从差到好;从好到更好于从差到更差;从A变成B。那么我们就只需要回到材料当中来寻找与作答主体相关的以上几种状态的改变即可。
第三,回到材料中如何寻找变化。我们以2019年山西省考乡镇第一题中的两段材料为例:材料一:“苦菜、烧圪卷、麻汤饭、酸菜,现在作为特色饭菜招待远方客人,可在老赵眼中,这些都是有时代印记的饭菜,‘那时偶尔吃个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老赵说,那个年代孩子们盼望着正月到来有肉有饺子吃,条件好点的还能穿上新衣服”。材料二:“1978年,来自远方的‘包产到户’消息传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个乡间田野,大家都期待的分田到户,让老赵看到了希望。‘把地分到户以后,村民干劲十足啊!天不亮全家有劳动力的都上山劳动,直到晚上看不见才回家。山地上全部种的是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平地上家家户户都种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不到第三个年头,交过公粮后自家的粮仓再也没有空过。’老赵说,从那时起,孩提时代憧憬的顿顿吃白面,成为了家常便饭。‘早上吃白面馒头,中午吃白面面条,招待亲戚客人再也不用问邻居家借了,肉也不再是过年的奢侈品。’老赵回想着过往由衷地感慨。”通过对材料一的内容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段都是在围绕之前赵家村村民的饮食情况进行描述,得出之前人们的饮食条件差,人们吃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盼望能够吃肉,并不能找到题干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还需要继续梳理材料二,而在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找到“1978年”以及“分田到户”的表述,明确时间是改革开放以后,主体依旧是赵家村,但是饮食情况发生了改变:山上种的都是粮食作物、平地上种时令蔬菜、吃白面成了家常便饭、肉不再是奢侈品。此时,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对比阅读,才能够明确这里的变化体现在饮食情况上,具体变化的地方也就找到了。因此,概括变化类题目的找点重点在于对材料的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文联系确定答案要点。
第四,寻找变化时有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呢答案是必然的,在我们的基本认知中就有一些词本身就带有变化的含义,例如:改变、变化、越来越……等词语,在我们的作答之中就可以重点关注此类词语。同样以试题材料为例:“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好了起来。”(2019年国考市地级材料一第三段),通过阅读材料,根据“越来越……”的表述,直接可以提取出来的一个变化就是“网购人数增多”。
概括变化类题目虽然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但各位考生无需过分担心,其作答本质仍然是要从材料中去获取要点内容,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一类题目依然可以迎刃而解。
申论的五大题型如下:
一、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目是申论考试中考查频率最高的题型,也是基础题型。常见的归纳概括对象涉及概括问题、概括原因、概括影响、概括经验(举措、做法)、概括特征(特点)等,近年来涉及概括历程、概括聚焦点、概括亮点、概括争议点等创新问法。
作答技巧:审题:审清楚作答对象、作答内容、作答范围以及特殊要求;找点:围绕题干核心关键词,多找与之相关的信息;加工:把意思一致、要素一致的内容进行合并;书写:核心关键词+具体表述。
归纳概括题目要在答案中尽多地呈现不同的核心词,秉承着多写的原则;另外,要有综合概括的意识。
二、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目是在归纳概括题的基础上,加强对问题的分析。
作答技巧:审题:问数(只概括对策;归纳概括问题、原因+提对策)、内容、特殊要求;找点:对材料要点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适当加入词句段篇阅读方法;加工:合并相同要点;书写:适当删减修饰性词语。
提出对策题目注意对策的来源,材料里面有直接对策可以直接摘抄;间接对策需要问题原因、经验教训来反推对策。
三、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目是申论题目中比较难的一类题型,涉及对一句话、一个词组或对某种现象谈理解、谈认识或谈启示。
作答技巧:此类题目作答考生要准确围绕题干核心关键词,把相关表述(词、句等)全部整理到答案中,整体呈现总分总的逻辑关系。
综合分析类题目先要解释题干句子或词语的含义,或者进行相应的表态,然后进行多角度分析(角度依据材料得出,可能涉及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分析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提出对策。
四、贯彻执行题
贯彻执行题目与其他三种题型不同之处在于有格式上的要求,主要是包括五部分: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和时间,尤其要注意正文部分的内容。
作答技巧:贯彻执行题的开头一般是背景性的介绍,可能是现状描述、问题介绍、意义引入或者是出于某种目的等,可参考给定资料的逻辑内容;正文部分对策、措施居多,但是还要结合具体材料信息;结语的形式可能是自然收束式(即无结尾,直接以做法结束),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宣传号召式,适用于倡议书、公开信等文种。
对于此类题目格式的考察逐渐淡化,考生依然要秉持着多在答案中呈现不用的要点核心词。
五、文章写作题
文章写作即议论文写作,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考生首先要确定好议论文的立意(即文章总分论点),然后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
作答技巧:确定立意的方法首先是题干点睛法,由题干信息大概得出立意,然后再回到材料中进行验证;也有可能在题干中得不到分论点的角度,这也需要我们回到材料进行寻找。
材料的阅读顺序一般是先回到出处材料,然后是客观小题未用到的材料,最后结合客观小题用过的材料,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自己最容易书写的分论点角度。
文章框架推荐考生使用五段三分式(五个段落,三个分论点)或四段两分式(四个段落、两个分论点),这两种形式是考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并且论述内容比较全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