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法包括什么法-三国法包括什么

《三国法》是指三国时期的法律,具体而言指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220⑵80年)这段时间的法律。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各地存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习惯法,因此这一时期的法律并没有构成完全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的地方性法规:当时各地的统治者都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如曹魏的《律令》、蜀汉的《法律》,这些法规都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秩序和社会稳定。

2、 习惯法:由于缺少统一的法律体系,许多行动都依照传统的习惯法来处理。比如婚姻、土地权属等问题。

3、 法官判决:在三国时期,法官是处理案件的主要角色,他们的判决通常是由当地的规定或习惯法为基础的。

4、 财产税法:三国时期,各地方都有自己的财产税法,以征收地方税收为主要目的。

5. 犯法与刑罚:三国时期,犯法主要包括偷盗、讹诈、杀人等,刑罚主要包括罚款、杖打、死刑等。

《三国法》是在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情况下,由各个地方根据本身的需要制定的一系列法律体系和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