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就公务员工资高-什么就公务员

《公务员法》是关于公务员管理的法律。公务员是指依法实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在中国,公务员主要指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公务员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责任,受国家法律保护。

公务员都包括哪些单位

通俗来讲,公务员岗位就是指的党政机关,而党政机关又包括党委机关和政府部门。再加上扩大回来的人大、政协机关,群团机关,法院、检察院,还有垂直管理的税务局、生态环境局等,都是公务员单位。严格来讲,《公务员法》规范管理的单位包括以下六类:

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真正由《公务员法》调节管理的机关,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单位”。公务员的定义,就是指“负责统筹相关管理经济以及社会秩序的人员,要维护国家法律,同时贯彻落实相关义务”。而承担这些职能的,就是政府部门,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等机关,只是领导或者辅助政府部门发挥职能。政府部门中的公务员单位包括政府办公室、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司法局、公安局、统计局、审计局等部门,从县区一级到省一级,分别按规模设置25个—40个左右的政府部门。

2、党委机关:党委机关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但习惯上,党委机关就是公务员机关,尤其是为了和参公事业单位区分,不再强调其参公管理的性质。党委机关一般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纪委、巡察办、编办、机关工委、信访局等,从县区到省直,设置10个—20个左右的党委机关。

3、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和党委机关一样,同样是参照管理,但现在也是不再强调其参公管理的性质,直接认为是公务员机关。

4、群团机关:各地群团机关,主要包括团委、妇联、工会,各地设置为群团机关,公务员岗位。群团共有28个,基本上设置为机关的,也就这三个,省市以上多一些,但都不统一。有的县区行政编制不足,工青妇还有被设置为参公事业单位的。群团机关和党委机关一样,还是参公管理。

5、垂直管理部门:主要包括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税务局等。和政府部门一样,是公务员单位。

6、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中,主要或者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虽然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其身份参公,工资待遇和公务员一样,也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调任,和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现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能保留参公属性的,也就只有行政执法队了。其他原来已经取得参公资格的事业单位,由于行政职能在机构改革中,被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已经没有参公的依据了,改革是迟早的事。中央现在保留参公的事业单位,也只有党校、党史办、老龄办、证监会、银监会了。

想要报考公务员,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公务员。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公务员是有编制的,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家长们为什么要让子女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有了编制就等于有了“金饭碗”,可以保障自己以后的生活。

公务员编制分为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行政编制,但部分单位只有事业编制空缺,所以招人的时候就是事业编制,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公务员与其他人员最大的区别就是编制。所谓公务员就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人员,有些参照公务员法的事业单位的人员也是行政编制,但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员就是事业编制,也就不能算是正规的公务员(比如像房地产管理局里的公务员就属于事业编),这就是参公的事业单位与非参公的事业单位的区别。但如果是通过正规的公务员考试考上的,虽然现在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暂时是事业编制,一旦有空缺的话,就会立即转编制。

并非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都是公务员,公务员法明确界定了公务员的范围。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符合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条件,就可归属公务员的范畴。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了解了,政府机关还有一部分工勤人员,是并不属于公务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