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双考是什么意思啊-公务员双考是什么

公务员双考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简称,是指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单位内进行两次考试。公务员双考旨在确保提拔出素质高、能力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材进入公务员队伍。双考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考生需要通过这两个阶段才能被录用为公务员。
士官退伍安排工作是什么编制
是公务员事业编。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依法接收士官,士官转业依法享受编制待遇。转业士官的档案需省民政厅批准后接收。待档案由区安置办审核接收后,持退伍证、家庭户口簿、部队行政介绍信到区安置办办理报到落户手续。
退役士兵符合条件给予安置
(一)政府指令性安置对象。
根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29条规定,2014年冬季退出现役,退役士兵和专业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未选择自主就业安置的,由政府进行指令性安排工作。
1、士官服满现役12年以上的;
2、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的;
3、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
4、烈士子女。
此外,2011年11月1日以前入伍服役满10年的转业士官,因公致残评定为5级至8级的退役士兵、复员士官(不含达到转业条件而放弃转业要求复员的士官),本人自愿按入伍时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执行的,实行政府指令性安置。
(二)城镇退役士兵双考安置对象。依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53条第三款规定,2011年11月1日以前入伍,2014年冬季退出现役的士官或从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入伍(退役后不复学)且服役期间被选取为士官的,以及部队精减整编或士官本人身体不适应部队未服满本期士官规定年限,提前按正常退伍的城镇退役士官,本人自愿按入伍时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执行的,实行双考安置。
(三)自主就业安置对象。依据《退役士兵安置条列》,自主就业对象是指,2011年11月1日以后入伍退出现役的士兵、2011年11月1日以前入伍退出现役的复员士官、符合专业条件的士官在部队实行自主就业退出现役的。
相关知识:退役士兵安置办法
(一)指令性安置对象安置办法。根据《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29条规定,对符合指令安置的对象,由县安置办进行接收安置。
(二)双考安置对象安置办法。
1、招录方式。实行统一文化考试和档案考核后,按照符合参考条件人数的40%择优录取聘。符合双考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已在部队领取退役金的,现自愿将资金上交到县安置办后,可以享受安置“双考”政策。
2、招录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实行“六公开、七统一”,即: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岗位公开、录用公开、监督公开;统一安置对象,统一考试时间及考点、统一文化考试内容、统一评卷、统一档案考核评分标准、统一安置时间、统一安置纪律。招考严格按照编制招考计划,发布公告,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档案考核,体检、录用的程序进行。
法律依据: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第十八条 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
第二十九条 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四)是烈士子女的。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退役士兵在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服现役的,优先安排工作;因精神障碍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予以妥善安置。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时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依照本条例第三章第一节的规定办理。
青岛转业干部如何进行安置,怎么选岗?
由于法官、检察官是我们国家机关、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的公务员,在录用、审判业务和检察业务工作的时候,也有一个入门的事项,这和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协调的问题。在审核当中,如果进入到法院和检察院公务员队伍里,要面临一职双考,当检察官和法官,既要取得司法考试的资格,又要通过公务员的考试,对于这种报考者和求职者负担过重,司法考试要求的是大学本科毕业,再有就是考试的专业性非常强
青岛市目前实行“双考排序、公开选岗”与“人岗相适”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接收单位的性质,将全市接收单位分为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四大类。每一类中分七个职务级别,即:正团职、副团职、技术6/7级、技术8级、技术9级、营职(含相应技术级)、连排职(含相应技术级)。根据转业干部各职务级别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安置计划进行分解,每一类别、每一职务级别分别编制安置计划。
双考排序
将转业干部的部队考核分、地方考试成绩分,分别乘以权重比例,得出双考总成绩,按七个职务级别各自排序。
团以上(包括正团、副团、相应技术级)干部考核、考试的权重比例为6:4,营以下(包括营职、连排职、相应技术级)干部考核、考试的权重比例为5:5。考核分与考试分各乘以权重比例得出的分数相加,即为“双考”总成绩分数。
1、军转安置考试
青岛市参加山东省统一组织的军转安置,考试形式和范围以山东省军转办通知为准。山东省军转安置考试,团职干部与营职及以下和专业技术干部实行分卷考试。考试不指定教材,不举办培训班。
转业干部根据市军转办的通知,到指定地点报名,并按期领取准考证,携带军官证、准考证参加考试。未按要求报名者,取消报名及考试资格;逾期不报名者视为自动放弃。
转业干部对考试分数有疑义的,应及时提出书面申请,交给所在部队干部部门,由部队干部部门在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到地方军转安置部门申请复核。地方军转安置部门将按照省军转办及省人事考试中心的相关规定答复转业干部。
2、军转安置考核
部队考核是对转业干部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业绩资历等进行量化打分,主要包括服役年限(军龄)、职务级别、团职领导职务任职年限、地方高校毕业生直接入伍前学历;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或者从事飞行、舰艇、潜水、核专业工作年限;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等规定,由部队组织授予的奖励、给予的处分等项目。
公开选岗
转业干部本人依据“双考”成绩,根据公布的安置计划,按职务级别由高效备考到低分现场选择接收单位。
不报名参加考试,不参加安置去向选择会,或者自动放弃选择单位的转业干部,由军转安置部门在当年度剩余安置计划内指令性分配单位。
1、公开选岗会程序
转业干部根据事先公布的双考成绩、安置计划、选岗会时间安排,携带军官证、准考证参加公开选岗会。
(1)点名。参加选岗会的转业干部在会场外点名,经核查军官证和准考证后,领取《转业干部选择单位登记表》,根据“双考”总成绩名次,排队进入会场,到候选区按次序就座。总成绩相同者依次按照任职时间、入伍时间、立功受奖赋分、入党时间决定选择顺序。
(2)资格审查。转业干部进入备选区等候时,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3)选择单位。转业干部依次到选择区选择单位。由本人填写《转业干部选择单位登记表》并交工作人员,同时在《转业干部安置选择单位确认表》上签字确认,选择完毕。
2、公开选岗会要求
(1)选择单位前转业干部不得离场,选择完毕后立即退场。
(2)选择单位时点名不到者,由后一名转业干部递补;迟到者依名次先后列半天最后选择;每半天结束时仍未到者,视为自动放弃。
(3)每人选择单位时间限时3 分钟,自离开备选区即开始计时,多选、错选无效。
(4)转业干部限在空余计划内选择一个单位,违者视为自动放弃。如本人自愿放弃选择,在《转业干部选择单位登记表》上填写“自愿放弃”并签字。
(5)放弃选择者,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其所在部队干部部门在《转业干部选择单位登记表》签字确认,由安置部门在剩余计划内指令性分配。
人岗相适
接收安置单位根据市下达的安置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专业性强、亟需(紧缺)人才岗位提出需求计划。转业干部根据自身专业特长,结合接收安置单位需求条件,自愿参加双向选择。
1、双向选择会程序
中央、省驻青单位,市直部门、市辖区部分单位实行双向选择方式接收安置转业干部,即中央、省驻青单位及参与双向选择市直部门、市辖区部分单位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接收安置计划提出接收条件。双选结果由参与双选的单位和转业干部双向确定。凡在青岛市内安置、报名并参加了当年度全省组织的安置考试的转业干部均可参加安置双向选择会。
(1)参加“双向选择”会的转业干部,务必提前填写《军队转业干部参加双向选择会自荐表》,一个单位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现场提交市军转办,另一份向自己拟选择的单位投递。未向市军转办提交《军队转业干部参加双向选择会自荐表》的转业干部,无参加双向选择资格。
(2)转业干部携带军官证、准考证及《军队转业干部参加双向选择会自荐表》(包括其他自荐材料)参加“双向选择”会,向自己拟选择的单位投递自荐材料后,即可离场。
(3)在双向选择会上确定了接收单位的转业干部,将以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市军转办将于公开选岗会前通报转业干部所在部队,由部队通知转业干部本人,不再参加公开选岗会;在双向选择中未确定接收单位的转业干部,参加公开选岗会进行安置。
2、双向选择会要求
(1)进入本职级类别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岗位选岗资格线的,可选择青岛市“双向选择”中的公务员岗位,也可以选择事业单位岗位。
(2)未进入本职级类别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岗位选岗资格线的,只能选择青岛市“双向选择”中的事业单位岗位。
(3)转业干部向“双向选择”单位投递材料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岗位。
报道落户程序
转业干部携带干部行政介绍信、组织介绍信、人员供给介绍信,以及相关落户证明材料,到指定的报道地点按下列程序办理报到手续:
1.领取、填写预备役登记表、转业干部报到登记表,交4张照片。
2.办理行政关系转接、落户手续;其中,落户手续办完后,需持结婚证、户口簿、落户介绍信等材料到派出所落户。
3.转业干部持军转办开具的行政介绍信、部队组织介绍信、人员供给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报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