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出自哪个朝代-学记出自什么时候

《学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年龄战国时期。该书作者不详,但据考证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所作。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什么原则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避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教学秩序和效率,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学习不要好高骛远,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不要超越一定的阶段来进行学习,就是不要拔苗助长。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独学而无友下一句是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其中,“而”表转折的作用。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