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最早使用德育的是什么

最早使用德育的文献是《论语》,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括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论语》强调了孝、悌、忠、信等基本的道德准则,并提倡通过实践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因此,可以说,《论语》是中国最早使用德育的文献。

在哪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

奴隶社会

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德智体美育人标准的是王国维

面对德育,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德育中的两个概念:道德和品德。道德是一种规范,其来源于社会,品德是一种结果或状态,会指向个人,而德育是一种从道德到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行为习惯。

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其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具有科学性,有效性。

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1、最早的学校形态出现在夏朝,比如庠、序、校。夏朝属于奴隶社会时期。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3、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德育原则介绍:

1、把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问题的认识与指导他们的品德践行结合起来。教育者要把自己的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表率。

2、要指导学生学习一定的政治理论、道德伦理,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思想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通过行动、实践,加深对这些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其体验,使认知、体验、践行结合,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3、德育的实施原则主要依据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提出的。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德育过程原理,我国学校实施德育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