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活教育的是谁-提倡活教育的是什么

活教育是一种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获得知识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教育提倡的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到达全面发展的人材目标。

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曾提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的教育家是谁

陈鹤琴。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扩展资料

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历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

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理想的生活。

活教育是谁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倡导“活教育”,其教育思想体系如下:

(1)“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并对“现代中国人”提出如下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精神;要有服务的品德。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活教育”的组织形式也符合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交往方式,因此,其课程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五组活动方式”。“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为历来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陈鹤琴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提出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使得儿童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探讨和发现知识,增长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活教育”是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其精神至今都未过时,不少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富有启发。

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1)活教育的目标。“活教育”的目的论是陈鹤琴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世界的眼光。

(2)活教育课程。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活教育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大致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五类活动进行。

(3)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就应该让儿童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该教儿童怎么学;鼓励儿童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教学等。

(4)活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陈鹤琴在强调做的同时,还强调思维的作用。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辅佐教材。

(5)活教育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