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往的模式有哪些类型-医患交往的模式有哪些

医患交往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主动型模式:医生主动询问患者病情,给予医治建议和指点。

2、 被动型模式:患者被动接受医生的医治和指点,较少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 共同参与型模式: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医治决策进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4、 合作型模式:医患双方在医治过程当中构成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达成医治目标。

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

严格地讲,医患关系可分为医患技术关系和医患非技术关系。而医患技术关系与医疗活动的效果更为直接。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医患技术关系有谓奇模式、萨斯一荷德模式、伊曼纽尔模式等。前两种模式医生认识较多,后一种模式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多了一种信息式,即患者的自主性占主要地位。医生只是一个被雇佣的技术工种。国外经验证明,运用伊曼纽尔模式处理医患技术关系。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信息式模型。

相当于“病人选医生”的做法在这种模型中。

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信息均比较了解。医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医疗技术专家。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高级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医生具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患者和谐沟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均向这种模型靠拢。

商议式模型,相当于医患互动合作。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通过与医生开放式讨论,不断加深对疾病、治疗信息利弊的认识。医师的角色是患者的朋友或教师。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次高级模型。它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医生也要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舍得放下医生的架子。

解释式模型,相当于咨询与请教。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对疾病等信息的了解比较肤浅,须由医生向患者阐明、解释治疗方案,提供医疗信息,并执行患者选择的医疗方案。医师的角色是患者的顾问或劝告者。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较低级模型,患者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社会经验,要有相当水平的医疗技术,以及具有应对咨询,善于解释,巧妙劝告的能力。

家长式模型,相当于家长监护孩子。

在这种模型中,患者对疾病、治疗信息了解很少或一无所知,但又要求医生和自己对治疗方案有共同标准。医师的角色应成为医疗监护人。此为医患技术关系的低级模型。由于患者不懂或不敢向医生提出合理要求,故需要医生具有家长式的慈爱与关怀,敢于为患者作重大医疗决策,且具有一定承受医疗风险、化解医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