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一个测验-如何编制测验

好的,您想要了解如何编制测验吗?1.您需要肯定测验的目的和内容,然后选择适合的测验方法,并根据测验目的和内容来设计测验题目。您可使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测验结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
编制测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原则: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灵活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灵活处理,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动,科学性是要求我们注重科学价值;典型性:指的是个别的特殊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体现出生活中某些普遍意义的特性。教师在编制测验时的注意事项: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果;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编制试题的基本步骤
教育测验的一般编制程序有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确定教育测验的内容、测验设计、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
一、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1)首先,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哪一种属性?是智力还是学科成绩?
2、测验的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3、测验的内容和范围,是语文还是数学?
4、测验的性质与用途,是选拔录取测验还是成绩测验?是目标参照测验还是常模参照测验?是速度测验还是难度测验都要一一加以明确。
(2)其次,了解教育目标的分类:
纵向分类:
1、终极教育目标:用来指导教育政策、设计教育方案。
2、中程教育目标:对终极教育目标的细化。
3、具体教育目标:对具体教育目标的细化。
横向分类:
1、认知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接受、反应、赋予价值、组织、形成品格。
3、动作技能领域: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二、确定教育测验的内容
教育内容和测验内容不是同一关系,测验内容只是教育内容一个很小的抽样。
三、测验设计
(1)测验形式的确定
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
(2)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
客观性题目、主观性题目。
(3)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
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主观题包括论述题、操作题。
四、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
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分数解释这一全过程程序的一致性。学业成就测验分为教师自编测验和标准化测验两类。
七个步骤:
1 .确定考试目标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 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2.制定双向细目表在认真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3.编选试题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试题初步确定后,应做进一步的筛选和修订.首先对照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中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批发作业成绩试卷时,记下学生常犯的错误,要经常搜集各种书刊及其他现成的试题,随时把搜集到的或自编的试题存入电脑,并进行必要的分类,组成自己的试题库,便于以后命题时使用。
编选试题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题目叙述简练、清楚、 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
(2)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新课标。
(3)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有选择性。
4.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5.预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预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6.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7.制定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准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2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