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多次相遇的概率-如何求多次相遇
在数学中,"屡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人或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相遇的情况。对这类情况,通常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来解决。
具体来讲,解决屡次相遇的问题通常需要斟酌以下几个方面:
1、 相遇时间:这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首次相遇的时间和再次相遇的时间。这些时间可能需要通过计算两次相遇之间的间隔时间来肯定。
2、 速度:这是指每一个人或物的速度。如果一个人或物的速度比其他人或物快,那末他们可能会更快地再次相遇。
3、 路程:这是指每一个人或物行走的路程。如果一个人或物走的距离比其他人或物远,那末他们可能会更早地再次相遇。
4、 初始位置:这是指每一个人或物开始的位置。如果一个人或物在另外一个之前到达某个地方,那末他们可能会更早地再次相遇。
因此,要解决屡次相遇的问题,通常需要斟酌上述几个因素,并利用适当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来进行计算。具体的解法取决于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答。
多次相遇问题解题技巧
多次相遇问题解题技巧如下:
相遇问题定义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根据定义,确定属于相遇问题后,就要开始找解题方法了。
解答相遇问题,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划线段图来表示。下面由浅入深看两个模型。
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举例: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首先根据题干画个线段图:
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
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
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
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29千米/小时,乙骑自行车的速度13千米/小时。
上面的例题是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但数学题是具有延展性的,比如相遇问题的另一个模型——二次相遇问题
二次相遇问题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举例:
A、B两城间有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
解析:
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行了一个全程。然后甲乙两人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当小华和小明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甲乙共行了多少个小时呢?可以用两城全长的3倍除以甲乙速度和就可以了。
解: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行 240×3=720(千米)甲、乙两人的速度和 45+35=80(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用时间 720÷80=9(小时) 35×9-240=75(千米)
答:9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75千米。
王老师提示: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解答题目时,提醒孩子要利用好速度和与速度差,这是两个能迅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突破口。
此外,以下几点也要提醒孩子注意:
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
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
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4.解题抓住2大要诀:
①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②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