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期量的比较-基期量如何比较

在比较两个或多个数据点时,常常会用到基期量。基期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个指标的实际值,它是用来衡量当前实际水平与历史水平的对照根据。
基期量的比较方法主要有两种:定基法和环比法。定基法是以某一固定时间作为基期,将每一个时期的数值与该基期进行比较。而环比法则是将相邻时期的数值相比较,行将本期数值与上期数值相比较。
例如,假定我们想要比较一家公司的收入增长率,可使用基期量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选择去年作为基期,计算今年的收入与去年的收入相比增长了多少。如果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那末就能够说这家公司的收入增长率是20%。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基期量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同一时间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免由于时间跨度的不同致使的误差。同时,也要注意基期的选择是不是公道,选择过于宽泛或过窄的基期都可能会影响比较结果的准确性。
基期量和现期量公式是什么?
基期量和现期量公式:
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2、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
3、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基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指的是基础期、起始期,即起始时间。
基期量:指的是起始时间的数量。在统计学上,基期量即是一个基数。基期量一般作为参照基数,其它时间段的数据都参照这个基数,计算增长率等。
现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指的是其它时间段。
现期量:即其它时间段的数量。与基期进行比较的时期的数值。
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增长多少。
同比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
环比增长率: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例:2017年我国总人口为13.90亿人,2018年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人,2018年总人口数同比增长3.59‰。
基期:2017年。
基期量:13.90亿人。
现期:2018年。
现期量:13.95亿人。
同比增长率:3.59‰
公考资料分析计算基期和计算现期是必考的题目。所以掌握好基期与现期的计算公式至关重要。
基期量公式是现期量/(1+增长率)。
基期量是把过去某一时期的某种事物发生的数量作为基础定为(100%),以对之后时期(比如现时期)的同类事物发生额与之进行比较。以现期量与基期量比较的结果是:现期比基期的增长量,简记为增长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为正表实际增长,增长量为负表实际降低。
基期量公式意义
对于各位公考的同学来说资料分析模块备考的重要性想必不用我再过多赘述了。而就在这资料分析当中却还有好几类题型,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其中的一个——求基期量。
说到基期量虽然近几年的考题当中作为考点单独出题的并不在多数,然而却常常和其他问题牵连起来共同来考察诸位考生,故此看似不在,其实处处都在。到这里很多同学便会问了,为什么基期量不单独出题而要和别的问题牵连在一起呢。
原因很明白,因为基期量并不困难甚至还比较简单,如果单独出题则是各位考生必拿的分数之一,如果和别的一起考察那它便是我们做该题的基础了。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它的重要性远远不能只依据它的题量来进行衡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