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公文内容的方法-如何读懂公文内容

如何读懂公文内容?浏览公文时,要注意标题、发文机关、正文等信息。具体来讲,要了解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注意检查文件的格式是不是正确,并仔细浏览文件的内容,确认文件的主要要求和措施。另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文件的真实性,和文件中的援用文献和数据是不是可靠。

《秘书工作手记2:怎样写出好公文》:公文写作也能出彩

(文|亦浓)

说的是如何写公文,其实,用于写文章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所谓“异曲同工”。

正如中医问诊有“望闻问切”四字步骤,写公文亦有“问、搜、搭、填、顺、亮、磨”七字之法。

七字详解?

探寻背景、搜集素材、搭建框架、填充内容、理顺修改、制造亮点、打磨精品。掌握了7精髓,就必定能写出好公文。

写公文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是。

1.关于本书

《秘书工作手记2:怎样写出好公文》作者“像玉的石头”,本名李珣,知名职场大V,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的秘密”创办人,某高校办公室工作多年,主要工作写材料。

江湖人称“石头哥”,出版《秘书工作手记:办公室老江湖的职场心法》,此书一出,即成爆款,被誉为“秘书及办公室工作宝典”。

本书主要是从公文的写作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如何写好公文的几个要点,共分为七章内容及最后的一个结语,涵盖了关于读懂领导思路、上网搜集素材、如何模仿、内容整理方法、如何打造亮点、如何修改等方面。

读透了这七章内容,写一篇合格到位的公文(成为一名撰写材料的合格秘书)应该不在话下了。

下面我仅摘取第五章内容与朋友们做个分享。

2、要素组合法

第五章:到底写点儿啥,关于内容。讲了写公文的方法——要素组合法。

大多数人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已经明确自己想要的公文(或文章)的主题、结构、观点都已经心中有数,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填充内容的血肉(填充段落内容),“没灵感啊”“憋不出来啊”等等。

其实,好文章极少数是通过灵感爆棚写出来的,书中指出,真正高效地填充段落是有章可循的,那就是“要素填充法”。

作者通过分析拆解国家领导人的一篇开幕式致辞中的某一段话,对“要素填充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将这段开幕词的内容进行拆解,分析出分别包含“主题”、“意义和重要性”、“成绩”、“目标”、“举措”等5个要素。

“一开始点明主题,接着讲述这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将过去的工作成绩,紧接着提出目标,最后拿出举措”。

若因为感兴趣的话而去调出整篇开幕词分析,你会发现,其他段落也是按从“主题、意义和重要性、成绩、目标、举措”这一公式进行的。

先点明主题,接着阐述这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讲过去工作成绩,紧接着提出目标,最后拿出举措。

这种基本固定的逻辑模式,令填充内容变得简单了。你只需要列出这个5个要素,然后针对5个要素,将相关联的素材填充进去就可以完结一篇不错的公文。

作为公文来讲,“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凝练、对仗工整的缩略语,言简意赅地将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主题之后就是阐述段落中指出的某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 也是为后面将要说到的成绩做好铺垫。

做为“主题”和“成绩”之间的过渡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越是篇幅宏大的稿子,意义和重要性越不能省,否则,后面的“举措”将缺乏过渡,凸显突兀之感。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必须涵盖这5大元素,需要根据不同的公文要求,体现重点需要突出的几个要素。

所以,针对此,书中也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要素组合放送”,写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排列组合。

例如:主题+意义+对策、主题+问题+对策、主题+问题+危害+对策、主题+背景+意义、主题+问题、主题+对策……等等。

3.要素有了,如何填充内容,关于公文写作中的“词”与“句式”

要素就如智慧之眼,当你掌握了要素分析和归类之后,分析一篇公文就不在话下了。

按要素思维拆解一篇公文,洋洋洒洒几万言的公文,在智慧之眼里不过是“成绩+问题=对策 ”,或者是“主题+意义+对策”,或者其他。

同理,当我们根据自己写作某类公文的需要,将所需要撰写的公文进行了要素分类之后,写作材料、公文就变得简单了。

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这样子的骨骼清奇,再增加血肉岂不简单了许多?

好吧,现在我们就可以依据要素进行扩充(增加内容)了。

立意深刻、逻辑严谨,还需要语言组织严密,毕竟读者能够看到的只有文章的语言。

“冰封千里非一日之寒”,语言的娴熟运用“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阅历和练习,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而并非速成班可以短时间内完成的。

公文语言运用的提高则更不易,不仅要做到“简洁、规范、准确”,它还要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行话体系。

“字”就不说了,不认识字肯定写不了公文,重点先说说“词”。

比如,其常用词语“深入学习贯彻”、“健全体系体制”、“增强……”、“抓住……”、“切实做到……”、“夺取……的伟大胜利……”等等,是公文语言之精髓。

再比如,“着力”、“聚力”、“用力”、“发力”、“了解”、“掌握”、“分析”、“出台”、“推广”、“制定”、“推进”……

想要达到庖丁解牛那样拿来就用一样随意,就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无他,只有“背”这个笨办法了。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汉字3000个,想要写好公文,就从背诵这3000字开始吧。

说完了公文写作的“词”,我们再来说说公文写作中的“句式”。

“句式是比词汇高一个层级的语言要素。句式,就是一个橘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

网络上疯传的有“凡客体”、“甄嬛体”,公文也有自己的“公文体”,一切全有“套路”。

在前面我们已经将要素按要素公式进行了归类,在添加内容的时候你会发现,公文写作中其实用到的句式反反复复也就那么一两种。如何将简单的句式表达出不一样的精彩呢?

重复的句式通过“同义词替换、语言表达多样性”等来体现,对于火候拿捏准确、句式表达丰富的典型文章多背诵,执行“拿来主义”的模仿。

另外,作者在书中还指出了公文写作的平淡性的破解方法:修辞的用法。通过“比喻”、“用典”、“曾递”、“对偶”、“排比”等方式避免公文语言的单调。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对偶只有两句,且对仗工整(句式、字数相同)、用词不重复。排比句则三句以上,每句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用词重复比较常见,言辞顺畅即可。

作者建议公文写作中多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灵活运用排比句是领导们大多比较喜欢的修辞方式,胜在其气势是原因之一。

4.开头与结尾

另外,重点强调的一点:想要写好公文,一定要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领导们主抓事情较多,千头万绪精力有限,有时只看开头和结尾。

当然,重视开头和结尾也并不仅仅是从专门迎合领导的角度出发,任何文章来讲,一个好的开头更能抓住读者眼球,而好的结尾则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修炼打磨阶段,“开头和结尾多过几遍,该凝练的凝练,该提亮的提亮”。

开头的方式包括:总结式、引用式、问候式、点题式。总结式切忌“指导思想陈旧、套话太多、篇幅太长”等。

你看,光是第五章内容已经很多精华了,总共七章内容学完,则妥妥的一名公文写作专家了,举一反三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可以用来做诶写作公文的工具书,书中列举的几个方法要点,对于写作其他类型的文章也是大有裨益的。

限于篇幅,本文只是提纲挈领地捡取了其中几点,非自己读不能参透其精华,如何将平凡古板的公文写精彩、写出亮点呢?看透这本书,你就懂了。

如何提高申论水平?

1、选好文章。“比如《人民时评》今年7月1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外,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所在行业的权威报刊,如高校的可以选《中国教育报》、团系统的可以选择《中国青年报》。然后从中间选择相应文章。

2、从标题入手。“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从题目开始学习,作为我日后写作构题的一种参考。”主要是学习标题的形式,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叙述还是比喻,是陈述还是提问等。

3、找到文章主题。“接着,带着问题深入文章,文章第一句话写到“容错机制是探索,也应是导向”。这样就找到了文章的主题和核心,也就是关于“容错机制”。”文章都有中心,尤其大报文章,都是笔杆子们呕心沥血、反复推敲的作品,都是有的放矢、惜墨如金。因此要找到主题很容易。

4、带着问题看结构。“从这句话我就开始思考“容错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容错机制”,“容错机制”有什么样的作用,怎样确保“容错机制”的良好运行,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也在头脑中开始想象如果由我来写这篇文章,我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构建脉络,接着就开始通篇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文章如何围绕主题推进,体现了作者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读者可以读懂、接受乃至信服的表达能力。这是公文写作或者写作能力的核心!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就是读者运用本身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及其阅读速度。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

把分散的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则材料,角度不同的人,往往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信息。有的应考者能看得深些,有的应考者则看的浅些,这样就可以充分反映出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

2、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分析归纳就是指对材料的提炼加工,其能力就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

申论考试给出的材料并不是完整的文章,一般仅仅是半成品,这些材料有些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有些则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有些内容反映了质的东西,而有些内容甚至完全是滥竽充数,增加对应考者的迷惑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应考者能够在众多材料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3、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公务员要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书面汇报,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规范、用词准确、简明扼要、说理透彻。申论的问题虽然非常灵活,但是对申论语言的要求一般没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间接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扩展资料

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申论是指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它的平均分在40左右。

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测试方式,申论的命题非常准确、科学,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论、基础写作和公文写作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的科学的测评方式。

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诸论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