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职务有哪些职位-参公职务有哪些

参公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工作人员,一般指在政府工作部门担负正职领导职务、副职领导职务和与上述职务相当的非领导职务。在中国,参公人员的待遇、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与国家公务员相同。

参公是什么意思?

参公指的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依据《公务员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本质上来说非国家公务员职位。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同时参公事业单位又有别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后者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扩展资料

部分参公事业单位:

1、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地震局及其省级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及其市(地)级以上垂直管理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国家电力监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3、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黄埔军校同学会、欧美同学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公事业单位

什么是参公职位

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在于,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

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职工却没有公务员的身份,而且编委会又不可能扩大行政编制数额,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参考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去编制以外,两者在待遇方面、转任方面也有些细微的区别。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直接转任机关公务员职务:

一是国家政策性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

二是原为机关公务员,因工作需要调入事业单位的。

三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按照公务员录用规定考试录用的。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参公

参公职位全称叫“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职位”,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这些被管理的人员就叫参公人员,单位即为参公单位。

在我国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而参公人员介于两者之间,即编制为事业编制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

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与联系

一句话来讲,公务员和参公,可以理解为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

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